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痰迷心窍的意思、痰迷心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痰迷心窍的解释

(1).中医病症名。指痰浊阻遏心神,引起意识障碍。多见于中风、癫、狂、痫等疾病。《儒林外史》第四回:“话説老太太见这些家伙什物都是自己的,不觉欢喜,痰迷心窍,昏絶於地。”《红楼梦》第四六回:“上次 南京 信来, 金彩 已经得了痰迷心窍,那边连棺材银子都赏了,不知如今是死是活。”

(2).比喻头脑发昏;糊涂。 鲁迅 《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现在还将厨子来比,则吃菜的只要说出品味如何就尽够,若于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缝或造房子,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的了。” 欧阳予倩 《梁红玉》第九场:“[ 韩世忠 :]你为何如此?[探子甲:]一时痰迷心窍。[ 韩世忠 :]你可知道军法?[探子甲:]小人罪该万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痰迷心窍”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既用于中医病症描述,也可作为日常成语使用。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中医病症解释

  1. 定义与病因
    指痰浊蒙蔽心神导致的意识障碍,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脑部损伤等引起脏腑功能紊乱,痰浊内生。常见于中风、癫病、痫病等疾病中。

  2. 临床表现

    • 神志异常:如意识模糊、喃喃自语、精神呆滞,甚至昏倒不省人事。
    • 伴随症状:喉中痰鸣、胸闷恶心、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滑。
  3. 治疗与用药
    中医以豁痰开窍为主,常用方剂包括导痰汤合苏合香丸,或牛黄清心丸以清心活血、化痰祛邪。


二、日常成语用法

  1. 比喻义
    形容因贪图某事物或情绪失控导致头脑发昏、失去理智。例如鲁迅在《热风》中讽刺批评家“痰迷心窍”。

  2. 语境与出处
    清代《官场现形记》等文学作品常用此词,如“东家见了眼馋,勾起痰迷心窍老毛病”。


三、其他相关延伸

该词融合了中医病理与人文隐喻,需结合语境区分其医学描述或日常比喻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因为痰涌上脑而导致思维迷乱。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

痰(tán)- 部首:疒(病字旁);笔画:9;释义:病态的液体。

迷(mí)- 部首:辶(辵/⻍);笔画:9;释义:困惑、迷失。

心(xīn)- 部首:忄(心字旁);笔画:4;释义:心脏、内心。

窍(qiào)- 部首:穴;笔画:9;释义:孔道、机关。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理论,认为痰涌上脑会引起思维的混乱和困惑。

在繁体中文中,这个成语的写法是「痰迷心竅」。

在古时候,痰的写法可能是「痰」加上三点水(氵)作为注音,迷的写法可能是「迷」加上日(曰)和口,心的写法相对现代稍有变化,是「㣺」。通过这些古代写法,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演变的历史沿革。

以下是一些使用《痰迷心窍》这个成语的例句:

1. 他感冒了好几天,已经痰迷心窍了,所以说话语无伦次。

2. 大夫说我的病是因为肺部有太多的痰,导致了痰迷心窍。

3. 这位老人,年纪大了,脑子里经常有些痰迷心窍的情况,时常记不清东西。

一些与《痰迷心窍》相关的组词有:痰气、心窍、迷失。

一个近义词是「迷惑不解」,反义词则是「理智清醒」。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