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婪凶恶。《诗·大雅·旱麓》“鳶飞戾天” 汉 郑玄 笺:“鳶,鴟之类,鸟之贪恶者也。”
“贪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ān è,其核心含义为贪婪凶恶,具体解释如下:
语源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郑玄对《诗经·大雅·旱麓》的笺注:“鳶,鴟之类,鸟之贪恶者也”,以鸷鸟比喻贪婪凶残的品性()。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人品行恶劣,如贪官污吏、暴虐的统治者,或形容动物(如猛禽)的凶残本性()。在古典文献中,常与“暴恶”“言恶”并称“三恶”,表示极端恶劣的行为()。
结构特点
由“贪”(上下结构)与“恶”(上下结构)组合而成,两字均含负面含义,强化贬义色彩()。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注解、词语结构及使用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原文。
贪恶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贪婪和邪恶的意思。它由贪和恶两个字组成。
贪:贝部,8笔
恶:心部,9笔
贪恶的来源比较复杂,多与人的欲望和道德观念相关。贪指的是对物质、权势等无止境的追求;而恶则指的是邪恶、不道德的行为或者人的本质。因为人类的本性往往会受到欲望和道德约束的双重力量,所以产生了这个词。
貪惡
在古代汉字中,贪的写法为 "土 + 共 + 个",而恶的写法为 "心 + 欠"。这些写法在隶书、篆书以及金文中都有所体现。
1. 他的贪恶本性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深渊。
2.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因为贪恶的欲望而遭受了民众的唾弃。
组词:贪婪、贪得无厌、邪恶、恶劣、邪念
近义词:贪婪、贪心、邪念、堕落
反义词:正直、善良、纯洁、高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