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本名耶悉茗,佛书作“鬘华”。常绿灌木,初秋开花,花白色,香气清冽,可供观赏。性畏寒,原产 印度 ,后移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其花色白而芳香,故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岭 外素馨花,本名耶悉茗花,丛脞幺么,似不足贵。唯花洁白,南人极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生朝》词之二:“素馨风味,碎琼流品,别有天然处。” 清 陈维崧 《竹枝·粤东词》词:“ 番君庙 后鷓鴣飞,素馨花落蛮娘归。”
素馨是木犀科素馨属植物的统称,其名称与特性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植物学属性 素馨学名Jasminum grandiflorum,别名耶悉茗、玉芙蓉,为攀援灌木,高1-4米。小枝具棱或沟,羽状复叶对生,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枚,花期8-10月。原产印度及喜马拉雅地区,现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及华南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生于石灰岩山地(海拔约1800米)。
名称溯源 •"素":取自花色纯白无杂,象征纯洁朴素,如《本草纲目》载其"花色白而芳香"; •"馨":源于花朵散发的清冽香气,古诗文中常以"鬘华"代指,梵语原称"耶悉茗",后音译为野悉蜜、素馨。
文化意象 古代岭南地区将其作为头饰,陆贾《南越行纪》载"南越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为首饰";清代李渔称其为"可怜花",形容其枝条柔弱需屏架扶持的特性。在文学中常象征高洁品格,如屈大均《广东新语》赞其"不媚春光,独芳秋节"。
延伸价值 除观赏用途外,其干燥花蕾可入药,性平味微苦,归肝经,具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等症,现代研究证实含三萜皂苷、黄酮苷等活性成分。
《素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淡雅香气。它由两个汉字组成,素和馨。
《素馨》的拆分部首是「⺮」和「香」。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的2画和「香」的9画。
《素馨》作为一个汉字词语没有一个准确的来源。它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字义组合而来,表达了一种花草的香气淡雅的意境。
《素馨》的繁体字为「素馨」。
在古时候,「素馨」的写法并未有很大区别。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的形态有所改变,而基本的意义并未改变。
1. 这束花散发出一种素馨的气息,让人心情愉悦。
2. 朵朵白色的素馨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素馨草、素馨精油、素馨香氛、素馨花园等。
素雅、淡雅、清香、怡人。
浓重、刺鼻、难闻、臭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