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肃杀之气。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阴云已墨,肃气弥高。”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肃气 关 河暮,屯烟部落晴。”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凛凛严寒,漫漫肃气,依稀晓色将开。”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生活上的感想,只觉得全宇宙盖满了阴沉沉的肃气。”
“肃气”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指秋冬季节的寒冷萧瑟之气,或肃穆严峻的氛围。常见于诗词描写:
在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形容人的庄重态度,多用于正式场合:
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词义。若涉及古籍阅读,优先参考古代肃杀之气的释义;若为现代语境,则可能指向庄重氛围的引申义。
《肃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的气势威严,凛然不可侵犯。
《肃气》的部首是肉并,总共有12个笔画。
《肃气》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一句话:“周人有闵伯,肃气敬事而已矣。”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气势凛然,庄重威严。
《肃气》的繁体字是「肅氣」。
古代汉字中的《肃气》写作「肅氣」。
他整个人肃气凛然,仿佛一尊不可侵犯的铁塔。
肃然、肃杀、肃穆、肃静。
庄重、严峻、凛然、庄严。
轻浮、随和、温和、散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