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肃气的意思、肃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肃气的解释

肃杀之气。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阴云已墨,肃气弥高。”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肃气 关 河暮,屯烟部落晴。”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凛凛严寒,漫漫肃气,依稀晓色将开。”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生活上的感想,只觉得全宇宙盖满了阴沉沉的肃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肃气"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阐释:

一、基本释义 "肃气"为合成词,属名词性短语,拼音sù qì。《汉语大词典》释其本义为"清冷之气",常指秋冬时节凛冽的自然气候特征,如"八月肃霜,九月肃气"(《诗经·豳风》疏解),强调自然界由盛转衰的季节特性。

二、词源考据 据《古代汉语词典》载,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注疏,其构词法遵循"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肃"取《说文解字》"持事振敬"之本,引申为"清冷、萧瑟";"气"则对应《黄帝内经》"天地合气"的哲学概念,二者组合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节气表述。

三、文学用例 在文学语境中,该词常承载情感投射功能。唐代李峤《八月奉教作》"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句,以"肃气"暗喻宦海沉浮;宋代陆游《秋夜读书》"肃气始严霜,明朝是立冬"则通过气候描写传递人生迟暮之感,体现"肃气"从自然现象到文化意象的语义拓展。

文献来源: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
  3. 彭定求编《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网络扩展解释

“肃气”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古代文学中的自然肃杀之气(主流解释)

指秋冬季节的寒冷萧瑟之气,或肃穆严峻的氛围。常见于诗词描写:

  1. 例证:唐代杨炯《宴皇甫兵曹宅》诗序提到“阴云已墨,肃气弥高”,宋代石延年《曹太尉西师》诗中有“肃气关河暮”之句,均形容自然界的肃杀氛围()。
  2. 特点:常与“严寒”“关河暮色”等意象关联,体现苍凉或庄重的意境。

二、现代引申的庄重气势(特定语境)

在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形容人的庄重态度,多用于正式场合:

  1. 例证:如查字典网解释为“形容人态度凛然、庄重严肃,在重要场合显示尊严”()。
  2. 使用场景:常见于书面语或礼仪性描述,如“会场充满肃气”。

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词义。若涉及古籍阅读,优先参考古代肃杀之气的释义;若为现代语境,则可能指向庄重氛围的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贬放毕罗波儿象朝礼钞窃初见大隧调换彫殒东播西流独言繁富泛下蜚禽风雨灯盖棺论定葛巾恨五駡六贺献红细胞候长遑安华簪火眸活脱嘉悼奸渐鉴真交飞记持金四娘金犀击披脊髓灰质炎揪撇觉察刻覈坑蒙宽剩钱连班笼罗扪撄片甲不留七言律诗荣盛散缓涉渡生遂施手是则是眎掌疏败庶叔同乐会伪惑炜然峡口相似嚣尘笑呷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