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詈词。比喻畏事者或妻女不贞但畏于管教羞于见人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废家子孙诗》:“ 秀 之 斜塘 有故 宋 大姓焉,家富饶,田连阡陌。宗族虽盛衍,而子孙多不肖。祖父财产,废败罄尽。郡人 金方所 谈辞滑稽,为赋诵,好嫚戏,因摭其事,成近体一律云:‘兴废从来固有之,尔家忒煞欠扶持。诸坟掘见黄泉骨,两观番成白地皮。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强奴猾干欺凌主,説与人家子弟知。’夫兔撑目望月而孕,则妇女之不夫而妊也。”
“缩头龟”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汉语俗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为详细解释:
“缩头龟”是一个比喻性词语,形容个体或组织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不敢或不愿意勇敢直面,而选择退缩或逃避。
拆分部首:
缩 - 纟(糸)
头 - 大
拆分笔画:
缩 - 纟(糸)有3画,口有3画
头 - 大有3画
“缩头龟”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兔子与乌龟的比赛》中,乌龟看到对手兔子的速度非常快,于是“缩进龟壳,如同缩头”的故事情节。因此,这个词成为形容人们退缩或逃避困难的比喻。
“缩头龟”在繁体字中写作「縮頭龜」。
根据历史记录,古时“缩头龟”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写法为:
缩 - 纟(糸)有4画,口有2画
头 - 大有4画
1. 面对挑战,他选择了缩头龟,错过了很多机会。
2. 这家公司一遇到困难就缩头龟,从没有解决过任何问题。
3. 老师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不要成为缩头龟。
1. 缩手缩脚:形容胆小懦弱,不敢行动。
2. 龟缩:指乌龟缩进壳内,比喻退缩或逃避困境。
3. 龟毛:指龟的头上有细而软的毛,形容人极为谨慎小心。
胆小怯懦、畏缩、避难、躲避
勇敢、坚毅、果敢、挺身而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