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遂过的意思、遂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遂过的解释

顺成过失;掩饰过失。《吕氏春秋·审应》:“ 公子食我 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高诱 注:“饰好其非,遂成其过。”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秦王 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唐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若戏而必行之,是 周公 教王遂过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遂过”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是指明知有错却放任其发展,最终导致过错形成或加剧。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拆解与词源结构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遂过:谓顺成过失;放任错误,使过失成为事实。

    • 例证引《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死,吾亡无日矣。” 杜预注:“孟孙死,季孙益无忌,将遂过而失国。”
    • 此处“遂过”指季孙在孟孙死后将更加肆无忌惮,放任自己的错误行为,最终可能导致国家败亡。参见《汉语大词典》第10卷 第1013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遂过:放任过失,助成过错。

    • 例证引《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高诱注:“遂,成也。” 意即公子食我的巧辩,正好用来掩饰错误、促成过失。参见《古代汉语词典》第1479页。
  3. 《辞源》(修订本):

    遂过:助成过失。

    • 释义强调其“促成、助长过错”的结果。参见《辞源》第三册 第1907页。

三、核心语义与使用场景

四、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遂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被淘汰,其含义可由以下更常用的词语部分表达:

“遂过”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古语词,意指放任、纵容错误,使其得以形成、发展或最终确立。它揭示了面对错误时消极不作为或推波助澜的危害性,其核心思想在当今强调责任担当、知错即改的语境下仍有警示意义。其权威释义主要记载于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源》中。

网络扩展解释

“遂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顺成过失或掩饰过失()

  1. 词源与古籍引用:
    • 出自《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高诱注:“饰好其非,遂成其过。”
    • 汉代贾谊《过秦论下》:“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 唐代柳宗元《桐叶封弟辩》:“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2. 用法:多用于批评掩饰错误或纵容过失的行为,带有贬义。

二、现代引申义

顺利通过困难或障碍()

  1. 构成解析:由“遂”(顺利完成)和“过”(经过)组合而成,强调成功克服挑战。
  2. 使用场景:常见于描述工作、学习或竞赛中突破难关,如:“他凭借毅力遂过了重重考验。”

注意事项: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查阅《吕氏春秋》《过秦论》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力熬心费力百累白鵶半班抱薪救焚背境本家儿标异鼈甲参赛差税词士聪听错节大难不死担雪填井帝京杜蔽对窝鵽雀儿夫風飇風茄浮迹浪踪荒远火曹金珰静逸金瑞极天际地峻迁苛惨老秋连阶累任陵云历筭乱云贸儒陪住骈邻平春迁迟诮厚钦赞秋讲起早挂晚仞积如荼如火师心自是水塔推舟于陆跎蹉温痕无尽财伍旋夏箭小堂名谢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