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宿醉。 三国 魏 徐干 《情诗》:“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酲。” 宋 司马光 《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诗:“想对白衣初满倾,执盃未饮已诗成。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困宿酲。” 清 纳兰性德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词:“无寐,宿酲犹在。 小玉 来言,日高花睡。”
“宿酲”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隔夜未消的醉意,即前一日醉酒后次日仍未完全清醒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宿”意为隔夜,“酲”指醉酒后的不适感,合起来形容醉酒后延续到次日的昏沉状态。例如《情诗》中“中心如宿酲”,用宿酲比喻内心烦闷如醉酒未消。
古籍用例
文学意象
该词常被用于诗词中,既写实(如醉酒后的生理反应),也借喻精神上的困顿或愁绪,如司马光诗句“不是朝来困宿酲”,暗含因忧思而生的倦怠感。
此词在现代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赏析或仿古创作中。如需更多例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诗文专题网站。
《宿酲》(sù yōng)一词的意思是指喝得醉醺醺睡着了酒意未消的状态。在宿酲的时候,人们常常熟睡一夜,直到醒来时才完全清醒。这个词常用于形容深度醉酒后的昏睡状态。
《宿酲》这个词的部首是宀(mián),属于“宀”部。它由12个笔画组成。
《宿酲》一词起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见于清代纪昀所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繁体中,它的写法和简体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包括《宿酲》一词。古时候,宿酲的写法为“宿醲”。
他昨晚喝得太多,宿酲了一整天。
宿酲的组词可以有:
与宿酲相关的近义词有宿醉、沉醉。而反义词则是清醒、清醒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