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跳出溪谷。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七:“盖闻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
(2).喻出人头地。 明 李东阳 《送董生天锡还宁都》诗:“未论耸壑遇 房相 ,且赏清谈似 阿戎 。”参见“ 耸壑昂霄 ”。
“耸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字面解释
指“跳出溪谷”,形容人或事物从低处跃升至高处。例如明代刘基在《拟连珠》中写道:“耸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用鱼跃出溪谷的意象比喻突破困境。
自然景观描述
部分资料提到该词可形容“山势险峻,坑壑纵横”的地貌特征,但这一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喻指“出人头地”
多用于形容才华出众、成就卓越的人。例如明代李东阳在诗中提到“未论耸壑遇房相”,即以“耸壑”暗喻人才脱颖而出。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耸壑》这个词是指山峰高耸,沟壑纵横的景象。形容山势险峻,地形崎岖。
《耸壑》的部首拆分为耳(耳朵)和土(土地),其中“耳”部为左边的部首,有6划;“土”部为右边的部首,有3划。整个字共有9划。
《耸壑》这个词在《诗经·郑风·丰》中首次出现。意为山峰高耸,沟壑纵横,形容大地的险峻与壮美。
繁体字为「聳壑」。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形状和结构保持相似。在古代中文字典中,「耸壑」的写法可能稍有差异,但整体的轮廓和部首组成仍然相同。
山势险峻,峰峦耸壑。
1. 耸峙:指高耸峻峭的山峰或建筑物。
2. 沟壑:指纵横交错的河谷或山谷。
3. 险峻:指地势陡峭、难以通过。
奇峰异岭、巍峨险峻。
平缓宽广、平原平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