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舆的意思、司舆的详细解释
司舆的解释
官名。 唐 代对驾部的改称,掌舆马。属兵部。后泛指管车乘的官员。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司舆停卤簿,掌瑞彻珩璜。”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二》。
词语分解
- 司的解释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
- 舆的解释 舆 (輿) ú 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舆马。肩舆。 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舆台。舆论。舆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 疆域:舆地。舆图。堪舆(相地,风水)。 笔
网络扩展解释
“司舆”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 词义:官名,唐代将“驾部”改称为“司舆”,隶属兵部,主要负责车马、仪仗等事务。后泛指管理车乘的官员。
历史沿革
- 起源: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朝廷改六部下属机构名称,兵部辖下的“驾部”更名为“司舆”,长官称“司舆大夫”。
- 恢复旧称: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原名“驾部”。
职责范围
- 主要职能:掌管舆马(车马)、仪仗卤簿(皇家仪仗队)等,属军事后勤管理范畴。
- 延伸职能:清代文献中,“司舆”也用于代指车乘相关事务的官员,如吴伟业诗句“司舆停卤簿”即描述其职能。
比喻意义
- 成语用法:引申为“掌握权力或管理事务的人”,强调对某一领域的权威性控制。
文学与典籍引用
- 清代诗歌: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提到“司舆停卤簿”,印证其职能。
- 史书参考:具体制度可参见《旧唐书·职官志》。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唐代官制、历史变迁及文学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旧唐书》或唐代职官研究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舆的意思
司舆(sī y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主管管理地图、地理信息等相关工作的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司舆的部首是辶(辵),包含6个笔画。
来源
司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中,作为地理管理官职的名称,后来逐渐成为地图、地理等相关事务的专业术语。
繁体
司舆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司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司舆的写法略有不同,常采用象形的方式,表示地图和地理信息的相关工作。
例句
1. 他是省地理信息中心的司舆,负责制作和更新地图。
2.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古代司舆的职责和地图制作技术。
组词
司舆官、地图司舆、司舆事务
近义词
地理官员、地理专家、地理工作者
反义词
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