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至死不忘。《左传·成公三年》:“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於 晋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孔颖达 疏:“怀荷君恩,身虽死而朽腐,此恩不朽腐也。死尚不朽,以示其至死不忘也。”《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弗杀弗亡,君之惠也,死且不朽。”《国语·楚语上》:“若得归骨於 楚 ,死且不朽。”
“死且不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核心含义
指人至死不忘恩德,强调对他人恩情的铭记和忠诚。例如《左传》中晋国大夫知罃被俘后,向楚王表达若能被释放回国,即使受刑而死,也会感念楚王的恩德。
延伸意义
现代用法中,也可引申为“精神或事迹永不磨灭”,例如形容英雄人物的坚定意志或功绩永存。
情感色彩
中性偏褒义,多用于表达忠诚、感恩或对崇高精神的赞颂。
部分资料(如)将含义扩展为“精神意志坚定”,但传统解释更侧重“不忘恩德”。建议以《左传》原典及权威词典(如、4)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典故或例句,可查阅《左传》原文或《汉语成语大词典》。
《死且不朽》这个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死后仍然流传不朽。它形容人的事迹、名声、作品等具有永久性的影响。
《死且不朽》的拆分部首是歹和不,具体的笔画分别是3画和4画。
《死且不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事顿首、文武已死而名声犹世且不朽。”意思是比起事情完成的首要人物来,即使文武已经死去,名声却依然流传,且流传不朽。
《死且不朽》的繁体字为《死且不朽》。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
他的贡献将会使他的名字永远存世,他的事迹展现了《死且不朽》的力量。
长生不死、不朽的功名、青史留名
长存不朽
短暂一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