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患的意思、四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患的解释

(1).处事的四患。指叨、贪、很、矜。《庄子·渔父》:“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諫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2).致政的四患。指伪、私、放、奢。《后汉书·荀悦传》:“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

(3).指财、色、名、势。 宋 邵雍 《男子吟》:“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依。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4).佛教语。以生、老、病、死为人生四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患”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指四种危害社会或个人修养的弊端。其核心释义及具体指向如下:

一、核心释义

“四患”指四种需要警惕和戒除的祸患,主要源于儒家经典《荀子·修身》篇的论述。该概念强调个人修身养性时需规避的负面行为模式,具有鲜明的道德警示意义。

二、具体指向(据《荀子·修身》)

  1. “谄”(谄媚):曲意逢迎、阿谀奉承的行为,破坏正直品性。
  2. “贪”(贪婪):无节制追求名利财货,导致道德沦丧。
  3. “贼”(戕害):以言语或行为伤害他人,违背仁恕之道。
  4. “乱”(昏乱):是非不分、行事悖谬,丧失理性判断。

三、典籍用例

《荀子·修身》原文明确批判四患的危害性: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而乱曰秏。”

此处通过对比正直(“直”)与四患的对立,强调摒除谄、贪、贼、乱是修身之本。

四、思想价值

该概念体现了儒家对道德自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四患”词条。
  2.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撰,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2016年,卷1《修身篇》。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四患”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四患”一词在不同文献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详细释义:

一、处事四患(《庄子·渔父》)

核心内容:指为人处世的四种弊病,即放肆、贪婪、固执、傲慢。

二、致政四患(《后汉书·荀悦传》)

核心内容:治理政事的四种隐患,即伪、私、放、奢。

三、世俗四患(宋·邵雍《男子吟》)

核心内容:指世俗欲望的四种祸患,即财、色、名、势。
邵雍认为,财物诱发贪婪,美色助长沉迷,名声催生骄矜,权势导致依附,若能摒弃此四者,则可超脱凡尘。

四、佛教四患

核心内容:佛教将生、老、病、死 视为人生四大苦难,需通过修行解脱。

“四患”的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

  1. 哲学层面(庄子、荀悦)侧重行为与治理的弊端;
  2. 世俗层面(邵雍)聚焦欲望对人性的影响;
  3. 宗教层面(佛教)关注生命本质的苦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庄子·渔父》《后汉书》等原著,或查阅佛教经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短贝叶文背憎卑陬兵连祸接兵要地志玻意耳定律常满尊痴妬村笛呆僗吊销顶触鼎鬲动气顿锉敦悦恶逆繁云風脆风洞附出瑰富节敛军汉牢鼎连网僚志驴马畜梅禄觅帖儿南府脑户粘性捻转儿拼死强自取折前声牵援清核懃劳穷竭齐驱并骤热尸入奸禅代上足沈冥食忌授室私烛题缺酡颜文法斡转戊申録小炉匠袭伐西风漂流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