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输遗的意思、输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输遗的解释

运送。《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 汉 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输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可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输”和“遗”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1. “输” (shū) 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运输,运送。《说文解字》:“输,委输也。” 指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 引申义:
      • 缴纳,献纳: 如“输税”、“输诚”。
      • 送达,传递: 如“输情”。
      • 失败,败(与“赢”相对): 此为后起常用义,但在“输遗”一词中不取此义。
  2. “遗” (yí) 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遗失,丢失。《说文解字》:“遗,亡也。”
    • 引申义:
      • 遗留,剩下: 如“遗产”、“遗迹”。
      • 遗漏,忽略: 如“遗漏”。
      • 给予,馈赠: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申义,尤其在古汉语中常见。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这里的“遗”就是“赠送”的意思。
      • 排泄(大小便): 此为后起义,在“输遗”中不取此义。
  3. “输遗” (shū yí) 的合成含义: 结合“输”的“运送、缴纳”义和“遗”的“给予、馈赠”义,“输遗”一词主要表示:

    • 运送并赠予(财物等)。
    • 输送、缴纳(贡赋等)。
    • 特指古代国家或地方向中央或上级进献贡品、赋税。

    核心含义:将物品(通常是财物、贡赋)运送并交付、赠予给特定的对象(如朝廷、君主、上级)。

  4. 使用语境与权威解释: “输遗”一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指地方向中央缴纳赋税或进贡,或指国家间、君臣间的财物输送馈赠。其用法体现了古代赋税制度和朝贡体系的特点。

    • 例如,《汉书》等史书中可能记载地方官员“输遗”钱粮至京师。
    • 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对“输遗”的解释为:“运送;缴纳。” 并引用了《史记·平准书》的例句:“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贵,乃因孔仅言船算事。上由是不悦卜式。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南阳、汉中以往郡,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费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赋法矣。” 其中虽未直接出现“输遗”,但“输”与“赋”的概念相关,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在物资调配上的关系。更直接的用法需查证更具体的古籍原文(如《汉书·食货志》可能有相关表述)。
    • 另一部重要辞书《辞源》(修订本)的解释与之类似,强调其“运送”和“缴纳”的含义。

“输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指运送财物(如赋税、贡品)并交付给特定的对象(通常是朝廷、君主或上级)。它由表示运输、缴纳的“输”和表示给予、馈赠的“遗”组合而成,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物资(尤其是赋税贡赋)从地方向中央流动的过程。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主要见于研究古代经济、政治制度和历史文献中。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输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
指“运送”,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强调物资或人员的输送传递。例如《汉书·西域传》记载的“三国内相输遗”,即指康居等国之间的物资往来。

构成解析

使用背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国家或地区间的物资运输行为,常见于外交、军事或贸易语境。例如汉代西域诸国通过“输遗”维持交通往来。

参考资料:可通过汉典及《汉书》原文进一步查证具体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备警诚挚出碜出九错崔当敌单率旦明雕腾迭屑屑洞天圣酒将军阏遏放怀葛洪格律诗钩排沟堰瓜畴芋区古北区晖暎婚室绛衣间歇基本原则介使鯨鯊金阵咎败究识饥疫掘蛊开基柯条狂举烂额焦头兰味联吏灵驾棂星闷胡卢命限民权主义母范南膜尿道女华泼眼青兕啓劄屈首善法堂社稿台杂讨亡天华调频收音机体腔同经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