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艺的一种。说大鼓书。《老残游记》第二回:“你们此地説鼓书是什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们许多的人?”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说鼓书,唱滩簧,廉价的旧小说,冒牌的新小说--他们的思想虽旧,他们的话却是 中国 话。”
“说鼓书”是一种中国传统曲艺形式,其核心特征为说唱结合,通常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者通过口头叙述和节奏性击鼓来演绎故事或历史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说鼓书”属于曲艺类别,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及部分南方地区,表演时艺人一边敲击鼓(如单面鼓或梨花鼓),一边说唱故事。例如,山东的“梨花大鼓”便是典型代表,表演者使用鼓和两片梨花简(金属片)伴奏,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或民间故事。
“说鼓书”不仅是娱乐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通过口头文学保存了民间智慧与历史记忆,在近代社会变迁中逐渐与其他曲艺形式融合,成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流派或经典曲目,可参考《老残游记》中的描述或地方曲艺志。
《说鼓书》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也被称为“鼓书”,其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戏剧剧情的演绎和叙述。
《说鼓书》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鼓”,其中,“言”是表示“说”的意思,而“鼓”则表示使用鼓进行伴奏。整个词的笔画为15画。
《说鼓书》这个词来源于中国戏曲,最早出现在明代,是由来自河南的艺人白社鼓书发展而来。在繁体字中,依然保留了“说鼓书”的用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而《说鼓书》中的“说”字在古代使用的写法是一种“易书体”,相比现代的“说”字,它的形态更加陈旧、简化。
1. 他的演唱风格与传统的《说鼓书》非常相似。
2. 他在舞台上大胆演绎《说鼓书》,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1. 说书人:指从事《说鼓书》表演的艺人。
2. 鼓书台:用于表演《说鼓书》的舞台或地方。
鼓曲:一种以鼓乐为伴奏的说唱艺术形式,与《说鼓书》有着相似的表演形式。
默书:指不用声音表达,而是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沟通和表演的艺术形式,与《说鼓书》形成对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