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顺从阳气,顺应天道。《后汉书·章帝纪》:“《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祭祀志》注:‘《皇览》曰:“迎礼春、夏、秋、冬之乐,又顺天道,是故距冬至日四十六日,天子迎春於东堂,号曰助天生。”’上云‘顺天道’。天,阳也。是‘顺阳助生’,乃《明堂月令》之明文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二月顺阳习射,以备不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三月三日及上除……乃顺阳布德。”
“顺阳”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地理、文化三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顺应天道
指顺从阳气、遵循自然规律。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后汉书·章帝纪》,其中提到“顺阳助生”与冬至后顺应阳气促进万物生长的关联。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强调二月“顺阳习射”以应农时。
地理名称
作为古县名,顺阳位于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南,因地处顺水(均水)北岸得名。西汉成帝时封刘共为“顺阳侯”,后发展为历史地名。
古代实践
汉代至北魏时期,“顺阳”被融入农事与礼仪,如春季习射备战、冬季调整司法以顺应阳气。
文学意象
唐代陈子昂、宋代陈与义等诗人以“顺阳”入诗,既指地理方位,也隐喻顺应自然之道。
作为人名时,“顺”寓意顺利温和,“阳”象征光明积极,组合后表达对顺遂人生的期许。
该词兼具哲学内涵与历史实体,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或地名沿革,可参考《后汉书》《齐民要术》及地方志。
顺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顺和阳。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日,总共有10画。
顺阳这个词来源于《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其中有一卦名为“风天大畜”,畜字的本义即为顺。阳则是指太阳、阳光、阳性等意思。
顺阳的繁体字为順陽。
在古时候,顺阳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其中,顺字的古字形为䍒、䍐,而阳字的古字形为曌、昜。
1. 这个孩子天生顺阳性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乐观面对。
2. 夜晚的星空下,温暖的顺阳洒满了大地。
顺阳和其他词语可以组合成许多有意义的词汇,例如:顺风、顺利、秋阳等。
与顺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顺利、顺遂、畅意等。
与顺阳意思相反的词语有:逆境、阴暗、逆行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