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税的场所。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过 雁翅夹 ,有税场,居民二百许家。”《宋史·食货志下八》:“七年,罢诸路承买土产税场。”
“税场”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税场指古代征税的场所,主要用于征收商税、土产税等。例如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过雁翅夹,有税场,居民二百许家”,说明税场是兼具行政功能与居民聚集的场所。
历史背景与功能
宋代税场多设于交通要道或商贸集中地,如青龙镇(今上海青浦)因商税贡献突出,成为秀州辖区的重要税场之一。《宋史·食货志》提到“罢诸路承买土产税场”,反映了税场在地方财政中的作用和调整。
其他可能的引申义
个别资料将“税场”解释为贪污受贿的场所,可能源于对古代官员利用税收权力敛财现象的概括,但这一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需谨慎对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宋史》或陆游《入蜀记》原文,亦可参考宋代经济史相关研究。
《税场》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征税的地点或场所。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部首是 "钅",表示与金属有关的事物;右边的部分是 "田",表示田地,代表财产。因此,税场可以理解为征税的地方,即政府用于收取税款的场所。
拆分《税场》的部首是:"钅" 和 "田"。"钅" 部首的笔画为 5,"田" 部首的笔画为 5。
《税场》一词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人们在古代常常将金属货币藏在田里,以避税。因此,当政府要进行税收时,他们必须在田地中寻找这些藏匿之物,而税收工作就发生在"税场"。
繁体字 "税場" 可以表示《税场》这个词。
古代汉字对《税场》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古代字典中,"田" 字由三个分隔的田字组成,"钅" 字则更加复杂,由 10 个部首组成。整体来看,古代汉字的写法比现代要繁琐一些。
1. 政府派遣税务人员到各个税场,收取农民的税款。
2. 在历史上,税场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3. 他们在税场中工作了一整天,以确保纳税人的财产正确计算税款。
组词:税务、税务人员、税收
近义词:税所、税务所
反义词:财产、财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