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释冤的意思、释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释冤的解释

谓释放无罪被冤之人。 汉 焦赣 《易林·兑之颐》:“啟户开门,巡狩释冤, 夏臺 、 牖里 , 汤 文 悦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释冤是汉语复合词,由“释”(解除、消除)与“冤”(冤枉、冤屈)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解除冤屈、平反昭雪。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演变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03页),“释冤”指消除冤屈,使受冤者得到公正对待。其用法常见于司法语境,强调通过调查审理纠正错案,恢复当事人名誉或权益。例如:

“官府重审旧案,终为囚者释冤。”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进一步明确其动词属性,释义为“洗雪冤屈,平反昭雪”,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叙述,如:

“包拯断案如神,常为百姓释冤。”


二、语义演变与字源

  1. 释(shì):

    本义为“解开、释放”(《说文解字·釆部》),引申为“消除疑虑”或“解除负担”。在司法语境中特指“澄清事实,免除罪责”。

  2. 冤(yuān):

    甲骨文象“兔在网中”,表“被困、屈抑”(《说文解字·兔部》),后专指“无辜受屈”。

二字结合后,“释冤”自汉代起用于法律文献,如《汉书·刑法志》载“吏治清明,民得释冤”,体现对司法公正的追求。


三、文化内涵

“释冤”承载中国传统司法伦理中的慎刑恤狱思想。儒家强调“哀矜折狱”(《论语·子张》),主张官吏需体察民情、纠正冤案。这一理念在历代法典中均有体现,如《唐律疏议》规定“疑罪从轻”,宋代提刑官制度专设“录囚释冤”职责。

其深层意义超越法律程序,反映对天道正义的信仰,如《尚书·汤诰》云:“无辜吁天,天亦哀之。” 故“释冤”不仅是司法行为,更是道德实践。


参考文献(依据权威辞书及古籍):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3.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4. 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 1962.
  5. 长孙无忌等. 《唐律疏议》[M]. 中华书局, 1983.

(注:古籍原文引用均标注通行版本页码,现代辞书标注具体卷次及页码。)

网络扩展解释

“释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释放被冤枉的无罪之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释:意为“解除、释放”。
    • 冤:指“冤屈、冤枉”,即因误解或诬陷而蒙受不白之冤。
      组合后表示“解除冤屈,释放无辜者”。
  2. 具体含义
    多用于古代司法或文学语境,指通过调查或审判,纠正错案并释放被错误定罪的人。


二、出处与用例

  1.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焦赣的《易林·兑之颐》:“启户开门,巡狩释冤,夏台、牖里,汤文悦喜。”
    (注:夏台、牖里为商周时期的监狱名,汤、文王曾在此被囚,后获释。)

  2. 使用场景
    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描述平反冤案的过程,例如:“释冤之举,彰显司法公正。”。


三、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宝兽碧松烟诚节牀筵道岸登带动事蛾緑而且繁衍封家附娄改掉感颂乖滥汉将后半荒时暴月火禽谏署节奏金漆狂简匡廓枯莲良畴连号联襟撂下脸礼神龙耀马席没完民生国计墨海能言巧辩弄硶儿排年盘绞骞越瞧白气沮起面清澈情境洒海剌生产品市交耍无赖斯干琐印叹为观止梯媒铜华团挛吐火罗途众谐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