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句话。表示很多议论。
(2).十次言论。表示多次言论。《史记·龟策列传》:“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
“十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语境与用法
补充说明:
《史记》中的典故“十言十当”常与谋略、占卜关联,暗示通过多次验证的可靠性。需注意,“十”在此并非严格指代数字,而是虚指“多次”或“大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十言》是指有关言语、语言的十句格言或警句。它通过简短的语句,传达出深刻的道理或真理,起到启迪人们思考和行为的作用。
《十言》的部首是讠(讠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之一,表示与语言、言语相关的事物)。它的总笔画数为13。
《十言》这个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圣贤在总结人生经验和教导后人时留下的智慧之言。它常常被用来作为教育、劝诫、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工具,以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
《十言》在繁体字中称为「十言」。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十言》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含义是一致的,都是指那十句格言或警句。
1. 以诚相待,言必信行必果。
2. 学无止境,言传身教。
3. 举案齐眉,言者无罪。
4. 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5. 言而有信,守信为本。
1. 知言:指明智的话语或言辞。
2. 金言:指有价值、有启示性的话语。
3. 圣言:指有神圣性质或含义的话语。
4. 名言:指著名的、对后人有启示意义的话语。
1. 废言:指没有真正价值或作用的话语。
2. 虚言:指不实、不真实的言辞。
3. 妄言:指没有根据、没有依据的言辞。
4. 诳言:指故意欺骗、不真实的话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