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 唐 武宗 宰相 李德裕 , 宣宗 时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召一善知祸福僧人问前程,僧告以将遭贬南行万里,不久当还,因命中注定食羊万口,有五百未满。后十余日, 振武 节度使遣使送米并馈羊五百, 李 大惊,召僧告其事,且欲还之。僧人说:羊至此,是已为相国有矣,还之无益,南行其不返乎!事见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九、《太平广记》卷九八。后遂以“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 宋 陆游 《村居酒熟偶无肉食煮菜羹饮酒》诗:“三亩青蔬了盘箸,一缸浊酒具杯觴。丈夫穷达皆常事,富贵何妨食万羊。”自注:“ 李文饶 尝遇异人云:平生当食万羊。”
“食万羊”是一个源自唐代典故的成语,其含义与命运、天意相关,主要解释如下:
该成语源于唐代宰相李德裕的经历。据《宣室志》《太平广记》记载(),李德裕被贬后,曾向僧人询问前程。僧人预言他将被贬至南方万里之遥,但因命中需“食羊万口”(吃一万只羊),尚缺五百只,故仍有回朝机会。十余日后,振武节度使恰好送来五百只羊,凑满万数。僧人认为此乃天意,预示李德裕将南行不返。后李德裕果然被贬海南,未能归朝。
需注意的是,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贪得无厌”,但此说法缺乏文献依据,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解。权威典籍与历史记载均指向“顺应天命”的含义。
多用于文学或哲理讨论中,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慨叹,或劝诫他人坦然面对际遇。
(参考来源:、2、3)
《食万羊》这个词是指一个人具有非常贪婪的食欲,*********下无数头羊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饭量极大或者形容某人贪食无度。
《食万羊》的拆分部首为“食”和“羊”,其中“食”的部首是“食”字本身,笔画数为9;“羊”的部首是“⺶”,笔画数为6。所以总的笔画数为9+6=15。
《食万羊》这个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一文中的“齐景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不对。退而示子路。子路不说。曰:‘齐景公问尔,尔何以对?’曰:‘吾对曰:“肆意而伐罪过,食万羊而不知其味。”’”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贪食的后果是过量而不享受其中的美味。
《食万羊》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食萬羊」。
在古时候,汉字“食”字写作“飠”,“羊”字写作“⺶”,所以《食万羊》可以写作「飠萬⺶」。
1. 他真是个《食万羊》的家伙,每次聚餐都能把一大桌子的菜吃个精光。
2. 你别再跟他出去吃饭了,他吃东西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食万羊》。
1. 食量:指吃饭的能力或者饭量的多少。
2. 羊群:指有很多羊组成的群体。
1. 贪食无度
2. 食意无厌
3. 吃得贼多
1. 吃不下
2. 饭量小
3. 吃得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