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石室金鐀 ”。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匱之书。” 司马贞 索隐:“石室、金匱皆国家藏书之处。”《汉书·司马迁传》作“石室金鐀” 清 龚自珍 《尊史三》:“ 太史公 生 左冯翊 ,而长京师,诵古文於京师,仕则紬石室金鐀於京师,其两世取师友……尽京师耆旧卿士。”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北江诗话》:“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匱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瀏览。”
“石室金匮”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场所。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成语原指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和金属制成的藏书柜,象征古代国家最高级别的文献保存设施。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司马贞进一步注释为“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用法与结构
历史与文化意义
古代重要典籍、史书、法典等均藏于此类场所,例如明代皇家档案馆“皇史宬”即被称为“石室金匮”的典型代表。现代语境中,该词也可比喻国家级图书馆或档案馆。
示例与延伸
总结来看,这一成语既承载了古代文献保存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石室金匮》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本古代宝物,里面存放着珍贵的书籍和文物宝藏等。这本书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智慧和财富。
在汉字中,《石室金匮》的拆分部首是“石”、“宀”、“金”和“勹”,它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
根据汉字的笔画,拆分后的字的笔画数分别是:“石”(5画)、“宀”(3画)、“金”(8画)和“匚”(2画)。
《石室金匮》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杰作《红楼梦》。在小说中,宝玉偶然发现了石室,里面蕴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和书籍,被称为《石室金匮》。
《石室金匮》的繁体字为「石室金匱」。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些差异。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石室金匮》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石宀金勹」。
这个古代石室中的金匮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籍。
《石室金匮》的部分相关组词有:石室、金匮、石室珍藏、金匮密藏等。
《石室金匮》的近义词有:文物宝库、珍贵收藏、宝贝图书馆等。
《石室金匮》的反义词可以是:贫瘠空虚、一文不值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