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事目的意思、事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事目的解释

(1).名目;事项。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今府中闕一任,欲以卿补之。事目将定,莫復为言。”《新唐书·李峤传》:“今所察按,準 汉 六条而推广之,则无不包矣,乌在多张事目也?” 明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二七》:“上与非上,不可在事目上分。”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上》:“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其事目。”

(2).摘要;事情的概况。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听讼》:“令每遇决一事,案牘纷委,惮於徧閲,率令吏摘撮供具,谓之事目。”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 神宗 谓 金陵 曰:‘前日言章大无谓,司马某岂有此事。’ 金陵 请事目。 神宗 曰:‘置之,谗言不足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事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根据权威汉语词典的释义,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释义

事目指公文书信或奏章中具体列举的事项条目,相当于现代公文中的"事项""条款"或"细目"。


二、用法与语境

  1. 公文分类

    古代官方文书中,"事目"用于分类罗列待处理事务。例如宋代奏章常以"事目"分条陈述,如《宋史·职官志》载:"凡奏疏,列事目以进。"

    来源:《汉语大词典》例证

  2. 文书条目细化

    在契约、案卷中,"事目"指具体条款细节。如清代档案中"开列事目三十余条",即逐条列出事项内容。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用法说明

  3. 引申为"事项"或"内容"

    广义上可泛指任何事务的具体条目,如《朱子语类》:"读书须先看事目,次观大义。"


三、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代文献、法律文书或历史档案的学术领域。日常表达中一般用"事项""条目""细则"等替代。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版)
  3.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事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名目或事项
    指具体的事务分类或条目,常用于描述需要处理的具体内容。例如《新唐书·李峤传》提到“乌在多张事目也”,强调事务的条理性。

  2. 摘要或概况
    表示对事情核心内容的概括,如宋代胡太初在《昼帘绪论·听讼》中记载,官员审案时整理案件要点称为“事目”。

二、词源与用法

三、例句参考

四、相关扩展

“目”在汉语中常表示分类或条目,如“条目”“目标”等,与“事目”中的“目”含义相通。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典或《昼帘绪论》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凤败境闭门墐户采椽裁截长桑扠手创局断屠日方幅分拣傅纳冠盖场桂兔滚肚索故州黄鲿鱼火圈寂漻精虔衿裾金盐冀阙稽问霁止絶对橛头船俊宕军库剧镇跨街楼庐落罗取缅然妙古木柺牛黄农夫弄马朴斫之材牵撮前锋军青餈秋清塞鸿僧裘韶夏沈垫垫省户申冤疏遬缩银条白体积豚佩为首味同嚼蜡微子贤令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