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事目的意思、事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事目的解释

(1).名目;事项。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今府中闕一任,欲以卿补之。事目将定,莫復为言。”《新唐书·李峤传》:“今所察按,準 汉 六条而推广之,则无不包矣,乌在多张事目也?” 明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二七》:“上与非上,不可在事目上分。”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上》:“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其事目。”

(2).摘要;事情的概况。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听讼》:“令每遇决一事,案牘纷委,惮於徧閲,率令吏摘撮供具,谓之事目。”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 神宗 谓 金陵 曰:‘前日言章大无谓,司马某岂有此事。’ 金陵 请事目。 神宗 曰:‘置之,谗言不足道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事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名目或事项
    指具体的事务分类或条目,常用于描述需要处理的具体内容。例如《新唐书·李峤传》提到“乌在多张事目也”,强调事务的条理性。

  2. 摘要或概况
    表示对事情核心内容的概括,如宋代胡太初在《昼帘绪论·听讼》中记载,官员审案时整理案件要点称为“事目”。

二、词源与用法

三、例句参考

四、相关扩展

“目”在汉语中常表示分类或条目,如“条目”“目标”等,与“事目”中的“目”含义相通。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典或《昼帘绪论》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事目的意思及来源

事目(shì mù)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事指事件、事情,目表示目标、目的。在一起使用时,事目表示事情的目标或目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事的部首是口,字的构造是由“亅”、“二”和“一”组成。

目的部首是目,字的构造是由“丿”和“目”组成。

事的笔画数为五画,目的笔画数为五画。

繁体字

事目的繁体字为「事目」,拆分的部首及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事目作为一个词组,没有特定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因为它是由两个独立的字组成的。

例句

1. 他努力学习的事目是为了考上大学。

2. 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明确了事目。

组词

1. 事情(shì qíng):表示具体的事件或情况。

2. 事项(shì xiàng):表示具体的事项或事务。

3. 目标(mù biāo):表示希望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结果。

近义词

1. 目标(mù biāo):意思相似,都指代事情的目标或目的。

2. 宗旨(zōng zhǐ):指的是组织或团体的基本原则或目标。

反义词

1. 无目(wú mù):表示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没有事情的目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