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相传为 夏禹 出生地。在今 四川省 汶川县 境。《史记·夏本纪》“ 夏禹 ,名曰 文命 ”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禹 本 汶山郡 广柔县 人也,生於 石纽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禹 生 石纽 ,今之 汶山郡 是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蛟电凝阴,发皇明於 石纽 。”
“石纽”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石纽(拼音:shí niǔ)是古地名,相传为夏禹(大禹)的出生地,位于今四川省汶川县境内。这一记载源自汉代扬雄的《蜀王本纪》和《史记·夏本纪》等文献。例如,《史记》引述扬雄的描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蜀王本纪》)
关于石纽的具体位置,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但主流观点仍以汶川县为核心。此外,部分传说提到禹母“吞珠孕禹”的神话情节,进一步丰富了石纽的文化内涵。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史记》《水经注》等古籍或四川省地方志。
石纽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石和纽。
石字意为岩石,是一个常见的汉字,由3个笔画组成,部首是石(shi2)。
纽字意为用来系住或固定物体的东西,也可以表示钮子等。它由5个笔画组成,部首是纟(纟是红色的丝绳)。
石纽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衣物结构,用于纽扣的石头。
在繁体字中,石纽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往往与现代有所不同。石字是由竖直的直线、横线和半个圆弧组成,而纽字由一个较长的斜线、一个竖直的弯曲线和两个横线组成。
例如,我们可以用石纽这个词造句:“他的外套上有一颗华丽的石纽。”
组词:石头(shi2 tou2)、纽扣(niu3 kou4)、纽带(niu3 dai4)
近义词:纽钮(niu3 niu3)、纽扣(niu3 kou4)
反义词:解开 (jie3 kai1)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