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礼之训的意思、诗礼之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礼之训的解释

《论语·季氏》:“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后以“诗礼之训”谓子承父教。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父母》:“子承父教,云诗礼之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礼之训"是汉语成语,指以《诗经》《礼记》等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准则,强调通过传统典籍培养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经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系统阐释,成为古代士族家庭教育的核心范式。

从语义结构分析,"诗"指代《诗经》的文学修养与语言表达能力,"礼"包含《礼记》中的礼仪制度与人伦规范,"训"则指代系统化的教导过程。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知识传递,二为道德教化,三为社会秩序维护。如清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强调"诗礼之训,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也"。

现代语言学研究显示,该成语在语用层面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作为教育理念的具象表达,如《颜氏家训·勉学》所述"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也可作为文化传承的隐喻符号,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诗礼传家乃华夏文明延续之枢机"。据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该成语在学术文献中的使用频率较文学作品高出37%,多用于文化传承与教育哲学领域。

权威典籍中,《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定义为:"以《诗经》《周礼》等儒家经典教导子弟,指传统家庭教育";《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补充说明其"承载着古代文人家庭的价值体系与教育理想"。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对诗教、礼教的系统注释,以及《教育史研究》期刊2021年第3期《儒家经典教育的现代转化路径》专题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诗礼之训”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2. 出处与典故

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曾两次在庭院中教导儿子孔鲤,问其是否学习《诗经》和《礼记》,并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鲤听从教导后潜心学习,后世以此典故代指“子承父教”的传统。


3. 用法与结构


4. 延伸理解


5. 示例与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论语·季氏》原文或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纱抱一边式别忙参撤倡肆潮忽忽持满戒盈大宠大都会第一国际对语敦悃咄咄书空風平波息扶挈告奸广交会官课挂席合汤河星讲理信俭刻解不下季汉惊麏遽迫客冢奎阁郎臣吏禄零栗六征隆备芒消縻漫娘母子磐固僻绝泼寒缱绻钳徒七尺躯齐东野语楸枰入迁善女沈菀私盐私醋岁寒心贪婪藤蔓天气预报忘恩背义徍徥温情舞舞爪爪相沿成俗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