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管理市场的役吏。《晋书·庾纯传》:“ 充 尝宴朝士,而 纯 后至, 充 谓曰:‘君行常居人前,今何在人后?’ 纯 曰:‘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来后。’世言 纯 之先尝有伍伯者, 充 之先有市魁者, 充 纯 以此相讥焉。”《南齐书·东昏侯纪》:“又於苑中立市,太官每旦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 潘 氏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 潘 氏决判。” 宋 陶穀 《清异录·针答膝》:“ 温韜 少无赖,拳人几死,市魁将送官,谢过魁前,拜逾数百,魁释之。” 明 宋濂 《书陈思礼》:“吾娶,则诗书之业芜矣。即不芜,何以自给?不与市魁贾竖相逐,弗可得也。”
“市魁”是古代对市场管理人员的称谓,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古代管理市场的役吏,负责监督市场秩序、执行交易规则等事务。拼音为shì kuí,注音为ㄕˋ ㄎㄨㄟˊ。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庾纯传》,记载了庾纯因处理“市井事”(市场事务)而迟到的轶事,侧面印证“市魁”的职责。
另在《南齐书·东昏侯纪》中,提到皇帝曾戏设市场,并自封为“市魁”,执掌处罚权,显示这一职位可能兼具实际管理与象征性角色。
词义延伸
相关文献
除史书外,宋代陶穀的《清异录》等文献也提及此职,但具体职能细节较少。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晋书》《南齐书》等原始文献。
《市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市场中的领头人或首位。
《市魁》的部首为一,总笔画数为12。
《市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指的是在市场中地位高、声望大、能力强的人。
《市魁》的繁体字为「市魁」。
在古代,「市魁」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字义和意思相同。
1. 他是该市最有经验的商人,被誉为市魁。
2. 这位年轻的农民在市场上凭借自己的热情和才华成为了市魁。
1. 市场:指贸易和交易活动场所。
2. 魁首:指集体中的领头人。
3. 魁梧:形容个子高大、壮实。
市侩、市井、市长。
市亡、魁寡、市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