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图伯特的意思、图伯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图伯特的解释

清 代文献中对 西藏 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又作 图白忒 、 土伯特 、 退摆特 ,是 吐蕃 的音变。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旁行者自 衞藏 , 衞藏 者昔言 图伯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图伯特”是汉语中对藏语词汇“བོད”(Bod)的一个历史音译形式,主要用于清代及更早的文献中,指代青藏高原地区及其主体民族藏族。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地理与民族指代: “图伯特”的核心含义是指青藏高原这片广袤的区域,特别是以卫藏(前藏、后藏)为中心的地区。它同时也是对该地区主要民族——藏族(或当时语境下的“番族”、“土伯特人”)的称谓。这个概念涵盖了地理、民族和文化层面的统一体。

  2. 词源与演变:

    • 该词源于藏语自称“བོད”(Bod)。在汉语历史文献中,其音译形式经历了变化,如唐代的“吐蕃”(Tǔbō 或 Tǔfān)、元代的“吐蕃”或“西蕃”、以及清代更为常见的“图伯特”、“土伯特”或“退摆特”(均为“Tibet”在不同时期的音译)。
    • 清代官方文书和地理志中,“图伯特”或“土伯特”是标准用法,例如在《大清一统志》、《卫藏通志》等文献中,用以指代西藏地方。
  3. 与现代称谓的关系:

    • “图伯特”是“Tibet”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汉语译名。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汉语标准译名固定为“西藏”(Xīzàng),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
    • “Tibet”一词在更广泛的国际和文化语境中,有时也用于指代整个藏族文化分布区域(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区),但这不是中国官方地理或行政区划概念。
  4. 现代使用与学术意义:

    • 在当代日常汉语中,“图伯特”一词已极少使用,基本被“西藏”和“藏族”取代。
    • 该词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籍文献解读、藏学(Tibetology)领域以及涉及清代及以前历史的语境中。学者在研究清代档案、舆图、游记时,会频繁遇到“图伯特”这个历史地名和族称。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图伯特”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层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地理称谓(清代文献中的西藏地区)

  1. 来源与演变
    该词是清代对西藏及周边地区的称谓,源于“吐蕃”的音变,异写形式包括“图白忒”“土伯特”“退摆特”等。
    例:章炳麟《訄书》中提及“衞藏者昔言图伯特”,即指西藏地区。

  2. 语言学关联
    拼音为“tú bó tè”,注音为“ㄊㄨˊ ㄅㄛˊ ㄊㄜˋ”,属汉语对藏语地名的音译转写。


二、历史人物(清代锡伯族领袖)

  1. 人物背景
    图伯特(1755—1823),原名伊拉里·图克善,出生于沈阳锡伯族村,后随军西迁至新疆伊犁,历任锡伯营总管等职。

  2. 主要贡献

    • 水利工程:主持开凿察布查尔大渠,引伊犁河水灌溉,开垦近8万亩农田,奠定当地农业基础。
    • 边疆治理:作为民族领袖,其事迹被改编为歌剧,成为锡伯族重要文化符号。

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办好贬膳不序才术炽强牀寝创造性思维捣腾顶门子动因费厄泼赖风前残烛附景官差骇闻浩茫很子呵欠厚笃笃活食倦厌俊慧窟泉历本凌眼例直卢猎旅服麻蕡冒烟马头墙鸣环桥公钺倾败青簟绮云器资劝阻沙墋少驻社会风气审判厅深衷市作舒迟顺动素期贪叨踏云听闻通圮外氅忘齿鼯穷巷伯享誉相与为一销签小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