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头鱼宴的意思、头鱼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头鱼宴的解释

辽 代历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猎捕获第一条鱼后举行的宴会。《辽史·天祚皇帝纪一》:“二月丁酉,如 春州 ,幸 混同江 钩鱼,界外 生女直 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 辽 朝历代皇帝也经常在 达鲁河 或 鸭子河 ( 混同江 )的春捺钵钩鱼。捕获头条鱼设宴庆祝,称‘头鱼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头鱼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政治性宴饮习俗,特指辽代皇帝在"春捺钵"期间捕获春季首鱼后举行的仪式性宴会。该习俗形成于辽太宗时期(927-947年),《辽史·营卫志》记载:"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起牙帐,凿冰取鱼,乃纵鹰鹘捕鹅雁",其中捕获的首条大鱼即"头鱼",需举行祭祀天地祖先的宴飨。

宴饮流程包含三个核心环节:首先是萨满主持的祭天仪式,《契丹国志》载"取牛鱼摆牲,焚香祷祝";其次由皇帝亲自剖鱼分赐群臣,象征权力分配;最后以歌舞宴饮收尾,常伴天鹅献舞,北宋使臣晁迥在《契丹风俗》中记录"群臣各执酒器,候鱼至即饮"的盛况。

该宴饮具有双重文化内涵:其一作为渔猎经济的仪式化呈现,《辽史·食货志》明确"非为口腹,所以重其事";其二承担着政治外交功能,1112年天祚帝在混同江头鱼宴上要求女真酋长歌舞助兴,此事成为完颜阿骨打反辽的导火索,金代沿袭此制并发展出"荐新礼"制度。

现代考古在吉林乾安春捺钵遗址群发现大量鱼骨、篝火遗迹及宴饮器皿,与《辽史》记载形成互证。民族学家傅乐焕在《辽史丛考》中指出,头鱼宴本质是草原政权将渔猎生产仪式化,进而转化为统治仪轨的典型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头鱼宴是辽代(907-1125年)皇室特有的传统活动,具体指皇帝春季游猎时捕获第一条鱼后举办的盛大宴会。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定义
    头鱼宴源于辽代皇帝春季的"捺钵"制度(即游牧民族的移动行宫),皇帝在混同江等水域凿冰捕鱼,捕获的第一条鱼被视为祥瑞,需设宴庆祝。

  2. 活动流程
    该宴会包含两个重要环节:

    • 捕鱼仪式:皇帝亲自用绳钩钓取冰下鱼群中的首条鱼;
    • 头雁宴:同日还会射猎春季首只大雁或天鹅,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春季狩猎庆典。
  3. 政治意义
    宴会具有外交功能,辽帝常借此召见女真等部族首领。《辽史》记载,天祚帝曾在头鱼宴上命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起舞,此举激化了民族矛盾,成为辽金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4. 文化特征
    宴会中保留契丹传统:

    • 以鱼头为尊,象征地位;
    • 采用冰上露天宴饮形式;
    • 伴有歌舞、摔跤等游牧特色表演。

该习俗延续至辽灭亡,是研究契丹民族生态观和政权运作的重要切入点。更多原始记载可参考《辽史·天祚皇帝纪》。

别人正在浏览...

哀顿拜生不遇时财征草窠趁伴程校侈欲麤心浮气大秦珠访觅飞生凮角分子生物学佛画辅益诰告各就各位过动化度寺碑黄祲贱才辑理静悟矜悯吉辛考详枯鱼连迭垄竈鸾坡落便宜鲈鱼脍曼陀铃毛胚蒙皮内书房内争排场强征弃垒烧心省治身量水葵殊卓鲐鯣鱼提按铜矿拖麻拽布往渚还汀违殆惟所欲为舞文弄墨先得我心仙人衣小肚谢庭兰玉希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