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同心共胆 ”。
“同心合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óng xīn hé dǎn,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指心意相同,胆量相合,形容人与人之间团结一致、共同为同一目标努力的精神状态。
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此处强调团结归顺的重要性。
用法与结构
扩展解释
成语强调心志与行动的统一,不仅要求思想一致,还需有共同承担风险的勇气。例如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一卷中的例句:“娘子须将好言劝丈夫,同心合胆,共做人家。” 体现家庭中共同承担责任的寓意。
近义与关联词
与“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等成语含义相近,但更侧重“胆量相合”的果敢精神。
总结来看,这一成语既可用于描述团队合作、家庭关系,也可延伸至国家或集体的团结精神,核心在于心志与勇气的双重契合。
同心合胆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形容人们互相团结一心、勇敢无畏地迎接困难和挑战。
该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同”和“心合胆”。
“同”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7;“心”的部首是心,总笔画数为6;“合”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6;“胆”的部首是肉,总笔画数为10。
这个词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公冶长》一篇,其中有“同心而协力,故胜异军而不攻自营”的记载。而在《韩非子·马蹄》一篇中,也曾出现了“心合胆也,古之至德也”这样的描述。
繁体字中,“同心”两字的写法与简体字一致。而“合胆”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合胆」。
古时候,同心合胆这几个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同”字在篆书中写作“同”,在隶书中写作“同”,在楷书中写作“同”。而“心”字在篆书中写作“忄”,在隶书中和楷书中写作“心”。同理,其他两个字也有类似的变化。
以下是几个例句,来展示同心合胆的用法:
1. 在困境中,我们必须同心合胆,共度难关。
2. 这个团队同心合胆、共同努力,终于取得了***************。
组词:同心协力、胆大心细、同仇敌忾、合作无间。
近义词: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反义词:各自为战、意见不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