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ight]∶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2) [(of eyes) glistening]∶[目光] 闪烁的样子
(1).日初出渐明貌。 唐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山头曈曈日将出,山下猎围照初日。” 宋 王安石 《馀寒》诗:“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 鲁迅 《集外集·斯巴德之魂》:“初日曈曈,照 斯巴德 之郊外。”
(2).明亮貌。 南朝 梁 何逊 《苦热行》:“昔闻草木焦,今覩沙石烂。曀曀风愈静,曈曈日渐旰。” 唐 张籍 《相和歌辞·董逃行》:“ 洛阳 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6*宫。” 宋 范成大 《新岭》诗:“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鉦上。” 清 唐孙华 《夏旱述忧》诗之一:“乾埃滚滚黏青草,落日曈曈散赤氛。”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曈曈汉语 快速查询。
“曈曈”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该词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尤其在描述日光时具有生动的画面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曈曈(tóngtóng)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天空明亮而微暗的样子。它表示清晨或黄昏时,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或缓缓落下的时刻。曈曈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微光、微亮的感觉。
曈曈这个词的部首是日(rì),共有17个笔画。
曈曈源自于《诗经·召南·采葛》:“曈曈者,天之神明。”
曈曈的繁体字为「曈曈」。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曈曈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
1. 清晨的曈曈光芒照亮了整个大地。
2. 黄昏时分,天空弥漫着一层曈曈微光。
3. 在曈曈的微光下,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天。
曈曈春光、曈曈微光、曈曈夕阳
明媚、明亮、艳阳、璀璨
灰暗、昏暗、阴沉、黑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