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尝麦的意思、尝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尝麦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岁典。天子于孟夏麦收时先在寝庙荐祭,然后尝食新麦。《逸周书·尝麦》:“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於宗庙,乃尝麦於太祖。” 朱右曾 校释:“《月令》孟夏之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成王 始举行此礼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尝麦”是古代中国农耕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祭祀仪式,指新麦收获后,以麦食祭祀祖先或神灵,表达感恩并祈求丰年的习俗。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其中记载“孟夏之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强调帝王在夏季初以新麦祭祀宗庙的礼仪。

从语义构成看,“尝”字本义为品尝,引申为祭祀中的献享行为;“麦”指五谷之一,象征农耕成果。据《周礼·天官》所述,尝麦仪式由专职官员“甸师”负责筹备,需选取优质麦粒制成祭品,体现对自然馈赠的敬畏。汉代《风俗通义》补充,民间亦有“麦熟荐新”的习俗,农户将第一批收获的麦子供奉于祠堂,形成“家祭”与“国祭”并行的文化传统。

这一词汇承载着三重文化内涵:其一为“报本反始”,《礼记·郊特牲》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尝麦仪式通过物质献祭强化族群认同;其二为“顺天应时”,《齐民要术》记载麦类作物“秋种夏熟”,尝麦标志着农时周期的更迭;其三为“祈福禳灾”,《荆楚岁时记》提及部分地区以麦制饼投河,寓意驱除水患。现代汉语中,“尝麦”仍用于描述某些乡村保留的传统祭祀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尝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祭祀仪式,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周天子在孟夏(农历四月)麦收时,先在宗庙举行祭祀,再品尝新麦的礼仪活动。这一仪式被收录于《逸周书·尝麦》篇,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农事祭祀典制。

  2. 仪式流程

    • 时间:每年孟夏麦熟时节
    • 地点:宗庙(尤其是供奉太祖的寝庙)
    • 流程:先向祖先神灵献祭新麦,再由天子亲自品尝,象征感恩丰收并宣告新麦可食。
  3. 历史背景
    据朱右曾对《逸周书》的校释,此礼始于西周成王时期,后与《礼记·月令》记载的“孟夏之月,天子以彘尝麦,先荐寝庙”形成制度延续。

  4. 文献与文化延伸
    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中“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的诗句,说明此仪式在后世文学中仍具象征意义。

尝麦既是农耕文明中“敬天法祖”的礼仪体现,也通过天子亲尝新麦的行为强化了君权与农事的关联,成为古代礼制与农业生产结合的重要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挑一蔽日干云曹署重修旧好除拜春葩丽藻矗入叠扑狄酪斗媚争妍督促顿挫抑扬风色附加夫妻反目伏维甘言厚礼各抒己见广播段骇人闻见洪朝黄绮化通灰槁加护检饬讲功揭发急健紧不紧纪颂九重闺克柔空炁埋覆麻林名符其实鸣悃母线蝻虸攀折炮膛丕佑情冤丧门星山叫子社火沈谢食牌瘦石四京太阳日搪塞蹄洼通域投死托称弯蛾鋈续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