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体统。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至 马迁 ,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 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
(2).总体;全体。《朱子语类》卷六九:“只乾便是气之统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三才图》:“所谓三才,统体一太极也。” 曹靖华 《飞花集·天涯处处皆芳草》:“这儿的花香、枝香、叶香、根香,统体芬芳馥郁,沁人心脾。”
“统体”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如下:
体统
指事物的整体结构或规范体系,强调秩序性和统一性。例如唐代刘知几在《史通·编次》中批评史书编撰时提到“统体不一,名目相违”,即指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总体;全体
表示将事物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朱子语类》中“只乾便是气之统体”,指“乾”是气的总体;现代作家曹靖华在散文中描述“统体芬芳馥郁”,则是从整体感官角度形容植物的香气。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特定领域(如古籍研究)或文学作品中。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或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
统体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整体合一、统一统称的意思。在汉语中,统体常用来表示物体的整体结构、组成部分或形状,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全面性、完整性。
统体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纟(纟字旁,表示与线、纺织有关),右边是大(大字头,表示大、全的意思)。统体共有8个笔画。
统体的字形来自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古籍《尔雅》中。根据《尔雅》的解释,统体当时用来指代一种布料,也有整体、共通等含义。
统体的繁体字为「統體」。
在古代,统体的字形可能有所变化。根据古籍记载,早期的统体是由象征布料的纟字旁和大字头组成,形状呈现一种与现代相似的结构。
1. 整个团队以统体的方式合作,最终完成了项目。
2. 统体的管理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作。
统领、统筹、统计、统治、统共、统计、统一
整体、集体、一体、合体
分散、单体、个体、局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