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牢的意思、同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牢的解释

古代婚礼中,新夫妇共食一牲的仪式。《汉书·王莽传下》:“进所徵天下淑女 杜陵 史氏 为皇后…… 莽 亲迎於前殿两阶间,成同牢之礼于上西堂。”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礼娶嗣明德,同牢夙所钦。” 清 夏炘 《学礼管释一·释媵御沃盥交》:“同牢之礼,夫妇并尊,不为宾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同牢”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古代婚礼仪式(主流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婚礼中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肉的仪式,象征共同生活的开始。牲肉通常为猪、羊等,盛于同一容器中,夫妇分食。

  2. 仪式细节

    • “牢”的含义:古代祭祀中,牛猪羊三牲为“太牢”,猪羊为“少牢”。婚礼用牲规格依身份而定。
    • 流程关联:常与“合卺礼”(交杯酒)结合,如《礼记·昏义》记载“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 文化象征:强调夫妻平等共处,破除古代男尊女卑观念。
  3. 历史记载
    《汉书·王莽传》提及王莽主持婚礼时“成同牢之礼”,唐代杨衡诗句“同牢夙所钦”也印证其普及性。


二、引申成语用法(较少见)

指“同处牢狱”或“共患难”,如解释“同遭受困境或牵连”。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罕见,多见于特定文学语境。


示例用法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历史文献中多指婚礼仪式。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同牢的意思

《同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同处一处牢房。表示同一处境、同遭困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同牢》的拆分部首是“口”和“牛”,笔画总数为10画。

来源

《同牢》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相传是汉朝司马相如的作品。

繁体

《同牢》的繁体字为「同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但《同牢》的基本结构和现代写法相似,未发现较大的差异。

例句

1. 他们同牢共患难,终成了深厚的友谊。

2. 在困境中,我们应该与同牢的人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组词

同病相怜、同仇敌忾、同甘共苦、同心协力

近义词

同病相怜、共患难、同舟共济

反义词

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