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 勃海 鲍宣 妻者, 桓氏 之女也,字 少君 。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 不悦……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 宣 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脩行妇道,乡邦称之。”后遂用为修行妇道、甘于贫苦的典故。 明 单本 《蕉帕记·闹婚》:“如梦。幸配 梁鸿 。喜齐眉燕尔,自甘提瓮。”
提瓮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提”指用手悬持、拎起,“瓮”为古代盛水或食物的陶制容器,组合后字面义为“提着瓦罐”。该词常与“出汲”连用,构成“提瓮出汲”的固定搭配,形容古代妇女从事日常劳作的情景,例如从井中打水后提回家中使用。
典故出处
典故源自东汉班固《汉书·列女传》,记载贤妇桓少君婚后舍弃富贵,“提瓮出汲,修行妇道”,后成为女性勤俭持家的象征。这一典故被收录于《汉语大词典》的“提瓮”词条,强调其承载的传统伦理价值。
文化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提瓮”常被引申为对朴素生活方式的赞美。例如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古诗源》注疏中,将“提瓮”与“荆钗布裙”并提,突出其代表的中国古代女性美德。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语境或书面表达,如民俗研究文献中常引用此词描述古代生活场景。
现代用法
当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归类为“行为动词+器具”的构词模式,与“荷锄”“秉烛”等词属同类结构,体现古代汉语以简驭繁的表达特征。
“提瓮”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存在差异,需结合出处具体分析:
本义与典故来源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记载鲍宣妻子桓少君放弃富贵生活,婚后“提瓮出汲”(提着陶瓮打水),亲自操持家务,践行妇道,最终受到乡里称赞。此典故中,“提瓮”象征甘于清贫、恪守妇道的品质。
衍生含义的分歧
使用建议
建议优先采用原典中的正面含义,引用时需明确上下文。若用于负面意义,需结合语境补充说明,避免歧义。
扩展知识:瓮(wèng)是古代陶制容器,多用于盛水或酒(如“请君入瓮”),其形态大腹小口,常见于农耕社会日常生活。
巴金鼻山根畅通无阻痴求床筵箠损打船惰性肤敏幅土高眼恭默国务卿毫发不爽河洛纥那尽然袀服鵕鸟开涮犒锡蒯屦纍牛雷泽邻好礼义楼航漫天过海毛布庙号密陈赔笑钦工漆人丘螾七香宝辇权达确有诎缨插衽飒拉三教九流事宦诗孙树榾栋水信蔬甲孰田随命诉诸公论跳戏梯航通宵达旦土市子弯犇忘记温语乡戚乡饮大宾细长协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