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候的意思、亭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候的解释

亦作“ 亭堠 ”。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后汉书·南匈奴传》:“﹝朝廷﹞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亭候恃其长城,庙堂赖其神将。” 宋 司马光 《塞上》诗之二:“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 清 曹寅 《驯鹭亭放舟》诗:“隔岸无亭堠,依人只鷺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亭候”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需结合语境区分:

  1. 军事设施含义
    指古代边境用于瞭望敌情的岗亭或土堡。这一用法在《后汉书·南匈奴传》等史料中多次出现,如“大筑亭候,修烽火”。唐代张说《王氏神道碑》中“亭候恃其长城”也印证了其军事防御功能。此类设施常与烽火台配合使用,属于边防体系的一部分。

  2. 成语含义
    读作tíng hòu,字面意为“在亭子中等待”,引申为形容等候的情景。此用法多用于文学表达,如“亭候某人到来”表示在特定场所等待。

注意区分:与同音词“亭侯”(tíng hòu)不同,后者是汉代爵位名,如关羽受封的“汉寿亭侯”。两词虽发音相同,但“亭侯”特指列侯爵位,与军事设施无关。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亭候

《亭候》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亠(tóu)和候(hòu)。

亭(tíng)是一个汉字的部首,表示亭子。它由两个笔画组成,可单独使用作为一个汉字。

候(hòu)是一个独立的汉字,由九个笔画组成,也可单独使用。

《亭候》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的古时汉字写法是亭候,没有简化成现在的亭候。在繁体字中,在“亭”的左边会有一个额外的部分,形状类似“立”。这个部分代表了“亭”的建筑形状。

以下是一些关于《亭候》的例句:

1. 我在车站亭候了一小时,直到火车到达。

2. 民众在雨中亭候,直到嘉宾的到来。

3. 考生们在考场外亭候,准备迎接考试的开始。

一些与《亭候》相关的组词包括:

1. 亭台楼阁:指建筑物中的亭子、台子和楼阁等。

2. 候车室:指为等候乘车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

3. 亭子:指一种有顶的休息、观赏的建筑物。

一些与《亭候》近义的词语包括:

1. 等候:指等待某件事情的发生或到来。

2. 伫候:指长时间地等待。

3. 守候:指长时间地等候在某个地方。

反义词则是与《亭候》相反意义的词语,如:

1. 出发:指离开某个地点开始行动。

2. 离开:指离开某个位置或地点。

3. 动身:指开始旅行或出发。

总之,《亭候》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亠和候两个部首组成,表达等待某个事物或人到来的意思。它的古代写法是亭候,在繁体字中含有额外的“立”部首。一些与《亭候》相关的词语包括亭台楼阁、候车室和亭子等。它的近义词有等候、伫候和守候,反义词则是出发、离开和动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