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旧时道士名为驱除邪气的诵经跳舞等活动。 欧阳山 《三家巷》二七:“自从他一疯,大6*奶奶更是进香许愿,乞药请符,扶乩问亡,镇宅禳解,最后跳茅山,做道场,什么都来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跳茅山汉语 快速查询。
“跳茅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指旧时道士通过诵经、跳舞等方式进行的驱邪禳灾活动,常见于民间信仰。例如《三家巷》中提到“跳茅山”与“做道场”并列,均属传统宗教仪式。
在部分语境中被引申为逃避困难或责任的比喻,源自古代官员犯错后逃往茅山修道的故事。此用法多见于口语化表达,但权威典籍中较少记载。
茅山作为道教名山(今江苏句容),自汉代起便是道教圣地,因此衍生出与道教相关的民俗词汇。仪式中的“跳”可能指道士作法时的肢体动作,具有表演性质。
《跳茅山》是一个成语,表示做无用功,白费力气,劳而无功。通常用来形容做了很多事情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拆分:跳(跳动)+ 茅山(山名)。
部首:跳 - 足部;茅山 - 山部。
笔画:跳(12画)+ 茅(9画)+ 山(3画)。
《跳茅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道士,他为了修炼成仙,每日都在茅山上跳舞、打坐,但最后却没有得到什么成就。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代表做事没有意义和产生实际效果的含义。
《跳茅山》的繁体字为「跳茅山」,和简体字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茅山」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现代的写法相似。
他花了很多时间跳茅山,却一无所获。
小明看到他的同学们都在学习新知识,他觉得自己跳了茅山。
组词:跳跃、跳远、茅山道士、茅山派、茅山秀才。
近义词:白费、徒劳、空费、无谓。
反义词:有用、有益、有效、见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