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童新生的恒齿。《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齠齿。”齠,一本作“ 齔 ”。亦借指八岁。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相及齠齿,并罹偏咎。”
龆齿(tiáo ch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儿童换牙的时期或行为,常作为童年阶段的代称。以下从权威词典及语言学角度详细解析:
儿童换牙
指乳牙脱落、恒牙萌出的生理过程。古代常以“龆”或“龆龀”指代儿童换牙的年龄(约7-8岁),象征人生幼年阶段。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典网)。
借指童年
因换牙是儿童成长的标志,“龆齿”引申为童年或年幼时期。如《三国志》注引“龆龀夙成”形容早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
“龆”的本义:
从“齿”部,声符“召”(古音近“tiáo”),专指儿童脱乳牙。《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见于《玉篇》:“龆,小儿换齿也。”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与“髫”的关联:
“龆齿”常与“垂髫”(儿童垂发)并用,如“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共同构成对孩童的典型描写。
来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华书局)。
乳牙脱落是儿童发育的自然阶段,一般始于6岁,持续至12岁左右。此过程在传统文献中具文化符号意义,非现代医学术语。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 汉典网 - “龆”字释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 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务印书馆, 2005. ISBN 978-7-100-05281-4.
: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华书局, 2012. ISBN 978-7-101-08730-7.
: 王翰章.《中华口腔医学词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ISBN 978-7-117-30567-1.
“龆齿”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龆”指儿童换牙的年龄阶段(约7-8岁),“龆齿”字面意为儿童时期脱落的乳牙,也可代指童年。例如:
古人常用“龆齿之年”形容孩童时期。
需注意与以下词汇区分:
古代常以“龆齿”象征童真或时间流逝,如诗词中借换牙暗喻成长。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汇的用法或医学知识(如龋齿防治),可提供具体方向补充说明。
安矜坂险襃斜道标鹄嬖幸策牍畅是鬯通沉重传习逮逮惮避地头繁动废然而返風餐雨宿风藻鬼雀淮橘为枳皇遽迦持荐章骄忿夾衣基本粒子唶唶节时惊春畸僻即政亢山连及草连乾灵宝流郑马钱子马星南府平淡无味潜目青螭轻于鸿毛漆书秋祫燃放戎卫软脆软风善类山外事始霜枝四衢八街叹诧通太兔翰五花骢仙游侠儒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