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 a fair copy of] 重新抄写改正
这是誊正的文本
重新抄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遂发起草之人,问明答意,具草送閲,方发写人誊正。”
“誊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重新抄写并修正内容,通常指将草稿或修改后的文本以整洁、规范的形式重新书写。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誊正”指对已有文本进行重新抄写,并在过程中修正错误或调整格式,最终形成正式版本。例如论文、公文等需要正式呈现的文档,在定稿前常需誊正。
使用场景
延伸意义
除了字面意义的抄写,还隐含“润色”和“规范化”的过程,例如调整语句、统一格式或补充遗漏内容。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téng zhèng,其中“誊”指抄写,“正”指修正,二字组合强调“通过重新书写达到规范”的动作。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具体用法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说明。
《誊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按原稿抄写校对无误并加盖印章。它主要用于正式文件、文件复印或校对等场合。
《誊正》的部首是言,总共有13个笔画。
《誊正》一词源于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誊”字本义为抄写,后来引申为抄录、套印的意思。而“正”字则表示正确、准确。
在繁体字中,词语《誊正》的拆分及含义相同。
在古代,汉字《誊正》的写法与现代相差不大。书写时,先写上方的部分“言”,再写下方的部分“正”,两者相连形成一个字。
1. 请你务必仔细核对文件内容后,再进行誊正。
2. 这份合同已经经过誊正,可以正式生效了。
1. 逐字逐句:逐一核对文稿的每一个字和每一个句子。
2. 校勘:根据校订的版本进行比对,查找并修改错误之处。
3. 抄写: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写下来。
1. 校对:比对文稿,查找并修改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
2. 校订:紧密根据原始文献进行校对和修改,确保准确无误。
3. 校正:检查文稿,纠正其中的错误。
不适用于该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