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镵肤的意思、镵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镵肤的解释

刺皮肤,文身。《新唐书·循吏传·薛元赏》:“都市多侠少年,以黛墨鑱肤,夸诡力,剽夺坊閭。”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中》:“夫鑱肤者,针也,黛墨所以为色耳!而云‘以黛墨鑱肤’则不可。舍文身不道而艰诡若此,其亦劳甚矣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镵肤”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一、词义构成 “镵”读作chán,本指古代铁制犁具的锋刃部件,《说文解字》注:“镵,锐也,从金毚声”。“肤”即人体表皮,《释名·释形体》载:“肤,布也,布在表也”。二字组合后,“镵肤”特指以锐器刺入皮肤的治疗行为,属古代中医外治法范畴。

二、专业释义 在《黄帝内经·灵枢》中记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镵针者,头大末锐,主泻阳气”,说明“镵”作为九针之首,常用于浅刺皮肤以治疗头身热证。由此引申,“镵肤”可指代两种含义:

  1. 医疗操作:特指用镵针实施砭刺的医术,见于《针灸甲乙经》所述的“浅刺勿深,如镵肤而去其邪”
  2. 文学隐喻:唐宋诗词中偶见用“镵肤”形容寒风刺骨,如李贺《北中寒》中“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的意象延伸。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主要见于中医典籍研究及古汉语文献注释领域。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此词条,建议专业领域引用时标注原始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镵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 镵(chán):指古代铁制刨土工具,引申为“刺”的动作。
    • 肤(fū):指人体皮肤,也表“表面、浮浅”之意。
    • 组合义:即“刺皮肤”,特指文身(在皮肤上刺刻图案或文字)。
  2. 文献例证

    • 《新唐书·循吏传·薛元赏》记载:“以黛墨鑱肤,夸诡力”,描述唐代侠少年用青黑色颜料文身以彰显武力。
    • 金代王若虚曾批评此用法不够准确,认为应直接使用“文身”而非“以黛墨鑱肤”。
  3. 延伸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肤”可引申为“表面、浅薄”(如“肤浅”),但“镵肤”一词多保留原始的文身含义,较少用于比喻义。

“镵肤”主要指古代文身行为,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文化背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及王若虚的评论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傲态巴比松画派邦良抱树逼接捕机不问青红皂白曹孙钞袭尘粃撑拄床头人大家闺秀纺缉放鹰凤蜡革制刮刷骨笄哼唧黄棘黄连木晦昒茄袋节妇祭肺击节镜头狙狯款言栏角老师傅量揆连理带遴荐漏逸卵形沦藴妹婿面讦默察魄渊七覆三损上项释读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屯苏菜趚趚提邦同恶颓俗讬公行私挖云威诟微露文案香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