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释义 "八月"指农历(中国传统历法)的第八个月份,对应公历(格里高利历)通常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之间。在公历语境下,"八月"即指Gregorian calendar的第八个月(August),涵盖公历8月1日至31日。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汉英大词典》(第3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二、农历八月的核心文化意象
来源:《中国节日志》,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释义》,中华书局
来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代古籍;《中国农谚》,农业出版社
三、节气与气候特点 农历八月包含两个重要节气: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北方秋高气爽,南方仍有"秋老虎"(短暂回热)。
来源:《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气象出版社;《中国气候地理》,科学出版社
四、文学象征与历史典故 古代文学中,"八月"常承载以下意象:
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中国文学意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学、民俗学及文学视角,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数据库链接,故标注纸质文献出处以保障信息可靠性。
关于“八月”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公历、农历及文化含义多角度分析:
公历八月是一年中的第八个月,共31天,属夏季第三个月(北半球),包含两个节气:立秋(8月7-9日)和处暑(8月22-24日)。中国的重要节日包括:
农历八月对应秋季第二个月,称“仲秋”或“中秋”,主要特点:
农历八月在传统文化中有丰富别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节庆习俗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