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更夫英文解释翻译、更夫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bellman; night watchman
【法】 night man

分词翻译:

更的英语翻译:

change; even more; experience; furthermore; more; replace; still

夫的英语翻译:

goodman; husband; sister-in-law

专业解析

更夫(gēng fū)是中国古代夜间负责报时与巡逻的职业,英文可译为night watchman 或town crier。其核心职责包括:

  1. 报时巡夜

    通过敲击梆子(竹木响器)或锣,按更次(夜间五更)提示时间,同时巡查街道防火防盗。例如:"一更"(19:00-21:00)敲梆一次,依此类推至"五更"(3:00-5:00)。

    英文对照

    • 打更:to sound the night watches
    • 更次:night watch period
  2. 社会职能与工具

    作为基层治安人员,更夫需携带灯笼、铜锣及竹梆。其呼喊声兼具时间提示与警示作用,如"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成为典型文化符号。

  3. 历史演变

    起源于周代"鸡人"报时制度,明清时期纳入地方徭役体系,民国后逐渐被现代警察制度取代。

  4. 文化象征

    在文学中常象征秩序守护者(如《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更夫雪夜巡更场景),衍生谚语"更夫的眼睛——夜明"比喻警觉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更夫"词条(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 《中国职业史》第四章"市井职业"(人民出版社, 2018)
  3. 杨伯峻《古汉语常用词词典》"更"字释义(中华书局)
  4. 《红楼梦》脂评本第五十四回(国学导航

网络扩展解释

更夫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特殊职业,主要负责夜间巡更报时,并承担防火、防盗等职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更夫又称“打更的”,指夜间敲击梆子或铜锣巡街报时的人。他们通过固定间隔的敲击声和警示语(如“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提醒居民时间及安全事项。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击柝者”,汉朝民间普及,宋朝形成完整制度,明清时期成为基层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时间制度: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2小时),如三更即23:00-1:00,五更为凌晨3:00-5:00。

三、核心职责

  1. 报时功能
    作为古代“时间播报员”,帮助无计时工具的民众掌握作息,尤其对需要早起劳作的群体(如屠夫、商贩)至关重要。

  2. 防火巡查
    在木质建筑密集的古代,更夫需警惕火灾隐患,发现异常立即示警并组织救火。

  3. 治安维护
    通过巡逻震慑盗贼,若遇可疑人员或敌情,以特殊锣声示警,甚至协助官府抓捕罪犯。


四、工作方式


五、历史意义

更夫是古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兼具报时、消防、治安职能,堪称现代警察与消防员的雏形。其制度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管理、公共安全的智慧,例如宋代更夫曾通过示警挫败敌军夜袭。

(如需了解《大奉打更人》等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打更人”设定,可参考)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