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抱薪救火英文解释翻译、抱薪救火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deal with a situation in a wrong method and make it worse

分词翻译:

抱的英语翻译:

caress; embrace; hug; incubate; nestle

薪的英语翻译:

firewood; salary

救火的英语翻译:

fire fighting

专业解析

"抱薪救火"是一个源自《战国策·魏策三》的汉语成语,字面指抱着柴草灭火,实则比喻采用错误方法处理危机,反而扩大灾祸。该成语在汉英词典中常译为"carrying firewood to put out a fire",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该成语与英语谚语"add fuel to the fire"存在语义对应,均表达行为与目的相悖的悖论现象。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用错误方法消除祸患,结果反使祸患扩大"。在翻译实践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编纂的《汉英词典》建议根据语境采用"counterproductive measures"或"aggravate a problem"等灵活译法。

该成语的典故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劝说魏安釐王的故事,通过类比论证揭示妥协政策的危险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成语研究指出,该表达在现代多用于警示决策失误、方法失当等场景,如经济调控、危机管理等专业领域。剑桥大学汉学研究中心将其纳入"中国决策智慧"研究课题,认为其蕴含着东方哲学中"逆向思维"的辩证逻辑。

网络扩展解释

抱薪救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成语出处

  1. 最早文献:
    • 出自《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 《史记·魏世家》中也有相似记载,魏国谋士苏代用此比喻劝谏魏王勿割地求和。
  2. 历史背景:战国时期,魏国屡遭秦国侵犯,割地求和却加速灭亡,印证了“抱薪救火”的后果。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典故与启示

  1. 典故简述:
    • 魏国面对秦国威胁,大臣段干子主张割地求和,谋士苏代反对道:“割地如同抱薪救火,柴草不烧尽,火不会灭。”但魏王未采纳,最终加速亡国。
  2. 现实启示:
    • 解决问题需从根源入手,如仅缓解表象(如所述“治标不治本”),只会加剧矛盾。

五、用法与例句


六、总结

“抱薪救火”不仅是一个历史教训,更是现代决策的警示。它提醒人们:方法与目标需一致,否则可能走向反面。如需了解更多例句或扩展故事,可参考、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