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dear money
【经】 usurious interest; usury
loan
【经】 borrowing; debt; loan money; loans; raise a loan
1. 基础定义
高利借款(Gāolì jièkuǎn)指以显著高于法定或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通常超过年化36%)出借资金的行为。英文对应术语为"usurious loan" 或"high-interest loan",其中 usurious 强调利率的非法性(源自拉丁语 usura,意为"利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高利"特指"超过正常限度的利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 法律属性与特征
3. 社会危害与监管
高利借款易导致借款人陷入债务陷阱,衍生金融诈骗、非法拘禁等刑事案件。中国银保监会将打击高利贷纳入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来源:银保监会《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的通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需通过立法设定利率上限、发展普惠金融遏制高利贷(来源:IMF Working Paper WP/22/88)。
4. 相关术语辨析
中文术语 | 英文翻译 | 法律性质 |
---|---|---|
高利借款 | Usurious loan | 违法 |
民间借贷 | Private lending | 合法(需合规利率) |
年化综合资金成本 | Annual Percentage Rate (APR) | 合规计量标准 |
注:权威定义参考《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将"usury"定义为"收取高于法定上限的贷款利息行为"。
高利借款(即高利贷)是指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法定上限的民间借贷行为,其核心特征在于利息显著高于法律允许范围。以下是详细解释:
利率上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例如,若当前LPR为3.85%,则合法年利率上限为15.4%(3.85%×4)。超过此标准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历史标准
此前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以央行公布的同期同档贷款基准利率4倍 为界限。但自LPR机制实施后,司法实践已采用动态LPR作为计算基准。
高额利息
利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常见形式包括月息超过3%、年息超过36%等。
复利计算(利滚利)
部分高利贷采用“驴打滚”方式,将未还利息计入本金重复计息,导致债务快速膨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LPR数值或诉讼流程,可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或法院发布的官方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