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k for loan
accuse; ask for; inform; notify; tell
borrow; lend; loan; pardon
告贷(gàodài)是汉语中描述借贷行为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他人请求借款以解决经济需求。从汉英词典角度分析,该词可拆解为“告”(请求)与“贷”(借贷),其英文对应表述为 "to borrow money; to seek a loan"(来源:《汉英大词典》第三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词源与结构
“告”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请求或告知,如《左传》中“告急于晋”即请求援助;“贷”则指财物出借行为。二者结合后,凸显了主动寻求资金支持的语义(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应用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企业告贷无门”描述融资困境,或“告贷度日”体现个人经济窘迫(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同义词辨析
与“借款”“贷款”相比,“告贷”更强调“请求”的动作性,隐含紧迫性与被动性。例如《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中分析中小企业“告贷难”现象时,侧重其主动申请但遭拒的过程。
中国传统观念中,告贷行为常与“人情债”“面子文化”关联。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村社会通过互助性借贷维系社群关系,而“告贷”需遵循特定伦理规则(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乡土中国》研究评述)。
注:本文引用文献可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数据库(www.nlc.cn)或中国知网(www.cnki.net)检索原文。
“告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指向他人明确表达借钱或借贷的请求,既包括个人向他人借款,也涵盖机构向民间筹集资金的行为。
词源与构成
由“告”(说明、请求)和“贷”(借贷)组成,强调主动说明需求并寻求资金支持。例如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资斧匮竭,无可告贷”,描述经济困窘时无处借款的处境。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口语中更常用“借钱”。若涉及金融或法律文件,需明确借贷条款以避免纠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