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formal qualification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格式限定"(géshì xiàndìng)指对文本、数据或文档的结构、布局及呈现方式进行明确规定或约束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指通过预设规则(如字体、间距、标点规范)对内容呈现形式进行系统性约束,确保统一性和可读性。例如公文写作需遵循《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的页边距、标题层级等要求。
译为"format specification" 或"formatting constraints",强调对技术文档(如编程代码、数据库字段)或出版物的结构化定义。例如在HTML中,<div>
标签通过CSS实现视觉格式限定。
在编程中,格式限定表现为数据类型声明(如Python的f-string
)或文件格式规范(如JSON必须使用双引号)。此类限定避免数据解析错误,提升系统兼容性。
遵循《芝加哥格式手册》(Chicago Manual of Style)的引文规则,或学术期刊对图表编号、参考文献格式的强制性要求,均属格式限定的实践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格式"定义为"规定的样式和标准","限定"意为"在范围、数量等方面加以限制",二者组合强调标准化呈现的边界。
W3C发布的《XML Schema规范》通过<xs:element>
标签定义数据格式,确保跨平台数据交换的准确性(详见w3.org/TR/xmlschema11-1)。
汉语侧重"格式"的规范性(如公文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英语更强调"specification"的技术指令属性(如Markdown语法中#
代表一级标题)。此差异在本地化过程中需注意语境适配,避免机械直译。
“格式限定”作为组合词,可拆解为“格式”和“限定”两部分理解。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在范围、数量、时间或条件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或约束,不允许超出既定要求。例如“限定时间完成”。
应用场景
指内容呈现的规范样式,如文档排版、数据输入结构等。例如,论文需符合学术格式,编程需遵循语法规则。
结合两者,可解释为:对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明确规范或约束。常见场景包括: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领域(如法律条款、编程语法)的格式限定,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细化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