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industrial action
industry
【经】 industry; manufacture
act; action; move; move about; operation; perform; proceeding; thing
【医】 locomotion
工业行动(Industrial Action)指劳动者为维护自身权益、向雇主施加压力而采取的集体性工作措施,是劳资纠纷中的常见手段。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暂时中断或改变正常工作秩序,促使雇主回应诉求。以下从法律与实践角度解析该术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业行动属于劳动者集体协商权的延伸,但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使。其合法性取决于: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84条(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7条(集体争议协商机制)
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者集体停止工作,是最典型的工业行动。例如制造业工人停工要求提高薪资。
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工作,拒绝额外劳动(如加班),变相降低生产效率。
故意放慢工作节奏,减少产出。
滞留工作场地阻止雇主运营,但需注意避免涉及非法拘禁或破坏财产。
案例参考:
2021年某物流公司司机集体怠工抗议超时加班,经劳动部门调解后达成协议。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汇编》
若行动被认定为非法(如未提前告知、涉及暴力行为),参与者可能面临解雇或赔偿责任。
可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或向法院请求禁止令终止非法行动。
优先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协商解决,降低双方损失。
合规建议:
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协商工作指引》强调“协商前置”原则,提倡通过对话机制预防冲突。
来源:中华全国总工会官网政策文件库
中文术语 | 英文表述 | 场景示例 |
---|---|---|
集体谈判 | Collective Bargaining | 工会与资方协商工资标准 |
调解仲裁 | Mediation & Arbitration | 劳动部门介入纠纷调解 |
闭厂(反制措施) | Lockout | 雇主临时关闭工厂施压劳动者 |
注:工业行动的行使需严格遵循《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建议劳资双方依托法律渠道理性维权。以上内容综合劳动法学理与实践判例,供专业参考。
“工业行动”(Industrial Action)是劳资双方在集体谈判陷入僵局时,为施加压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对抗性措施,通常也被称为“产业行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工业行动是劳资冲突的体现,包括雇员/工会方和雇主方两类主体采取的行动。其目的是通过中断正常生产或工作秩序,迫使对方在谈判中让步。
雇员/工会方的行动
雇主方的行动
工业行动本质是经济斗争手段,通常不涉及政治或宗教目的。其有效性取决于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及社会舆论支持度。例如,大规模罢工可能迫使资方妥协,但频繁使用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反噬劳动者权益。
如需进一步了解罢工分类或闭厂案例,可查阅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