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office management
official business; public affairs
【经】 public affairs
manage; administrate; conduct; control; govern; rule; supervise
administration; governance; management; supervision
【计】 supervising
【医】 conservancy; control
【经】 control; intendance; keep in hand; manage; management; operate
regulate; regulations; supervision
公务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指政府及公共机构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职能,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并配置社会资源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章规定,其核心职能包括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行政监督等法律授权行为。
在学科分类中,公务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涉及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应用。教育部2021年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明确将其定位为培养公共政策分析能力的应用型学科。
该术语在汉英对译中存在两种主流译法: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公共管理学科名词》(2020版),现代公务管理已延伸至电子政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等数字化治理领域。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政府部门预算编制、社区公共服务优化、突发公共事件响应机制建设等系统性工作。
“公务管理”是指对国家公务员队伍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活动,旨在保障政府高效运行和公共服务质量。其核心含义和内容可综合解释如下:
“公务”指涉及国家或集体利益的行政事务(),而“管理”强调对人员、事务的系统治理。综合来看,公务管理是通过制度建设和行政手段,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等环节进行规范化运作的过程,属于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规范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录用程序、考核标准等,如《公务员法》的制定实施。
人员管理
绩效评估
采用量化指标与定性评价结合的考核制度,作为晋升、奖惩依据,如年度考核与专项评估的结合。
我国当前公务管理制度已形成基本框架,但仍存在改进空间。2023年权威研究指出,存在考核指标同质化、培训体系针对性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管理机制。
(注:更多制度细节可参考《公务员法》及相关行政法规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