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公审大会英文解释翻译、公审大会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public trial meeting

分词翻译:

公审的英语翻译:

public trial
【法】 heard in public; public trial

大会的英语翻译:

convention; plenary meeting
【法】 congress

专业解析

"公审大会"是中国司法实践中的特殊审判形式,指司法机关在特定历史时期或重大案件中,组织群众旁听并公开审理案件的司法活动。该概念需从法律、历史、社会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1. 法律定义与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依法公开进行。公审大会以"公开审理"原则为基础,但突破了常规法庭审理模式,常选择体育场、广场等公共场所,通过群众参与强化法制教育效果(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刑事诉讼法》条文)。

  2. 历史实践特征

    20世纪50年代镇压反革命运动期间,此类审判形式被广泛采用。典型如1951年北京市中山公园举行的刘清山、马万禄反革命案公审,现场观众逾万人,审判过程通过广播实时传播(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院《新中国法制建设史》)。

  3. 中英术语对照

    在权威汉英法律词典中,"公审大会"对应"public trial assembly",区别于常规的"public hearing"。美国比较法学者Jerome Cohen在其著作中特别标注该术语具有"mass-line justice"(群众路线司法)的政治意涵(来源:Cohen, J.《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研究》)。

  4. 国际法视角

    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2005年审议报告中指出,此类群体性司法活动可能影响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建议中国司法机关严格遵循《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关于审判公开的限定条件(来源: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第CCPR/CO/79/CHN号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公审大会是指我国人民法院在群众参与下,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的一种司法形式。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法律性质

  1. 公开审判:公审大会的核心是公开审理案件,允许群众旁听,旨在通过透明化司法程序增强法律威慑力。
  2. 适用范围:主要针对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如严重刑事犯罪或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历史背景与现状

  1. 历史实践: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广泛使用,通过公开宣判达到“震慑犯罪”的社会效果。例如2010年山东鄄城公审大会即属此类。
  2. 现状调整:随着法治建设推进,大规模公审公判大会已逐渐减少,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模糊“司法程序”与“社会警示”的界限。

三、争议与讨论

  1. 程序争议:有观点指出,公审可能隐含“有罪推定”倾向,且审判前公开示众可能影响司法公正。
  2. 功能辨析:法律界强调,公审应以审判为核心,而非单纯追求警示效果,逮捕和审判需严格遵循刑事诉讼程序。

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司法实践报道(如)。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