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干槽症英文解释翻译、干槽症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lveolalgia; dry socket

相关词条:

1.alveolitis  

分词翻译:

干的英语翻译:

do; work; able; dry; empty; for nothing; main part; trunk; offend; strike
【医】 caudex; scapus; shaft; stem; truncus; trunk

槽的英语翻译:

chamfer; gutter
【计】 slot
【化】 channel
【医】 alvei; alveus; crib; gutter; slot; socket; tank; trough

症的英语翻译:

disease; illness

专业解析

干槽症(Dry Socket)是口腔医学中拔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医学术语为“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Fibrinolytic Alveolitis)。其定义为:拔牙后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或溶解,导致骨面暴露并引发剧烈疼痛、腐败性口臭及延迟愈合的病症。该病症多见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发生率约为2%-5%。

从病理机制看,干槽症与以下因素相关:

  1. 血凝块稳定性破坏:创伤性拔牙或术后过度漱口导致血凝块脱落(来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8版)
  2. 细菌感染:厌氧菌(如梭杆菌属)繁殖引发纤溶酶原激活,加速血凝块分解(来源: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3. 局部缺血:骨壁血管损伤影响创面愈合(来源:美国牙科协会临床指南)

临床表现呈现典型三联征:

治疗采用3%双氧水冲洗+碘仿纱条填塞,配合镇痛药物,病程通常持续7-10天(来源:Mayo Clinic诊疗手册)。预防措施强调术后24小时内避免吸吮动作和吸烟,使用氯己定漱口水可降低38%发病率(来源:Cochrane口腔健康组系统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

干槽症(Alveolar Osteitis/Dry Socket)是拔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下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解释:

一、定义

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内血凝块未能正常形成或脱落,导致牙槽骨暴露并引发局部炎症的病症。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占90%以上),发生率约2%-3%,少数见于其他磨牙。


二、病因与诱因

  1. 直接原因:牙槽窝内血凝块缺失或溶解,使骨面暴露于口腔环境。
  2. 高危因素:
    • 创伤:复杂拔牙(如阻生智齿需去骨操作)导致牙槽窝过大;
    • 感染:口腔细菌侵入牙槽骨(如链球菌、厌氧菌);
    • 术后护理不当:吸烟、过度漱口或吸吮动作破坏血凝块;
    • 全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口服避孕药等。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征


四、诊断要点

  1. 时间:拔牙后3-4天出现症状。
  2. 特征:牙槽窝空虚、骨面暴露、恶臭。
  3. 鉴别:需排除普通术后疼痛(24-48小时缓解)或颌骨骨髓炎(伴全身发热)。

五、治疗与预防

  1. 治疗:

    • 清创冲洗: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清理腐败组织;
    • 局部填塞:放置碘仿纱条或含镇痛剂的敷料,促进肉芽生长;
    • 药物:抗生素(如甲硝唑)联合非甾体抗炎药。
  2. 预防:

    •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吸烟、用力漱口或吸管使用;
    • 复杂拔牙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如克林霉素);
    •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触碰创口。

干槽症本质是血凝块异常引发的骨面暴露性炎症,典型表现为延迟性剧痛和牙槽窝空虚。及时清创和局部处理可有效缓解症状,但预防更关键,尤其需重视术后护理。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