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yasdust; dull and dry; insipid
"干巴巴"在汉英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面释义与英译对照 指物体失去水分或润泽感的状态,对应英文"dry and hard"(干燥坚硬)或"parched"(干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实物特征描述为"缺乏水分、不松软",如"干巴巴的面包皮"。
二、比喻义项延伸 在语言表达层面,该词隐喻内容枯燥乏味,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英汉汉英词典》标注为"dull and unimaginative",常见于文学评论领域。北京语言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显示,该用法在学术写作中出现频率较日常对话高47%。
三、语法功能特征
近义词对比方面,《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指出:"干涩"侧重物理质感,"枯燥"强调内容贫乏,而"干巴巴"兼具两种属性。常见错误用法包括与液体类名词搭配(×干巴巴的牛奶),正确用法应为固态物体或抽象表达(√干巴巴的饼干/√干巴巴的致辞)。
“干巴巴”是一个汉语形容词,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干燥缺水
形容物体因缺乏水分而干硬、无光泽。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描写“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
内容枯燥
指语言、文字或表情单调乏味,缺乏生动性。例如:“文章写得干巴巴的,读着引不起兴趣”。
干瘦憔悴(较少用)
偶尔用于形容人因消瘦或衰老而显得干瘪,如张天翼描述“又黄又瘦,脸上干巴巴的”。
“干巴”与“干巴巴”略有差异:前者更强调物理干燥(如皮肤、食物),后者侧重抽象枯燥感(如文字、表情)。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用法对比,可参考老舍、茅盾等文学作品或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