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reckless waste of grain
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
中文释义
该成语原指任意残害、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后引申为肆意浪费珍贵资源或物品。其核心含义强调对珍贵事物的不珍惜与滥用,多用于批评挥霍行为(来源:《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英文翻译
在汉英词典中,该成语常译为“waste natural resources”或“squander valuable things”,突出对资源或物品的浪费本质(来源:《汉英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原指商纣王残害生灵,后语义扩展至物质浪费(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5年)。
近义表达
现代汉语中,近义成语包括“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等,均强调对资源的不合理消耗(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年)。
使用场景
常见于环保、资源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如批评食物浪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等行为。例如:“将完好的家具丢弃,实属暴殄天物。”(来源:《汉语成语用法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暴殄天物”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释义
二、出处
三、用法与示例
“粮食来之不易,若随意丢弃,便是暴殄天物。”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既有许多值钱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
四、延伸意义
提示:该成语需注意“殄”的读音(tiǎn),易误读为“zhēn”。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