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form one's duty in a perfunctory manner
"敷衍塞责"是汉语中描述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以马虎应付的方式处理事务,逃避应尽的责任。从汉英对照视角分析,该成语可拆解为三层语义:
语义分解 "敷衍"对应英文"perfunctory",指缺乏实质投入的表面应付,《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界定为"做事不认真,只做表面应付";"塞责"对应"negligent in duty",特指推卸本应承担的责任,《汉英综合大词典》解释为"以敷衍的方式推脱责任"。
语用特征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职场、政务等场景中的消极履职行为,如商务印书馆《成语应用词典》例证所示:"这份漏洞百出的审计报告,暴露出相关人员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
跨文化对照 英语中存在近似表达"lip service",但文化内涵侧重言语应付而非行为失责。牛津大学出版社《汉英成语对比研究》指出,中文成语更强调"行为与责任的双重缺失",与英文"perfunctory execution"存在语义重叠区域。
认知语言学解析 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该成语通过"敷衍+塞责"的并列结构,形成"行为方式-责任态度"的双重否定框架,较单字词具有更强的批判力度。
“敷衍塞责”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做事马虎应付,只图表面搪塞责任,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析:
组合后强调应付了事且推卸责任的双重含义,多用于批评工作或任务中的消极态度。
该成语源自古代官场语境,反映对渎职行为的批判,现代广泛用于职场、教育等领域,警示人们对待事务应认真负责。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具体用法案例,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