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sentful
愤懑(fèn mèn)是汉语中表示因遭遇不公或压抑而产生强烈不满情绪的心理状态,其核心语义包含“愤怒”与“抑郁”的双重情感层次。在汉英词典中,该词通常译为“resentment”或“indignation”,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强调其“因正义感未得伸张而郁结于心”的特质,而《牛津英语词典》则通过例句“a deep-seated resentment against social injustice”体现其社会批判性内涵。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汉代《说文解字》已记载“愤,懑也”,说明二字在古代常互训使用。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的语用场景多出现于书面语境,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生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愤懑心境。
在跨文化对比层面,美国心理学家James J. 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指出,类似“愤懑”的情绪若长期压抑可能引发心理失衡,这与《黄帝内经》所述“怒伤肝”的中医理论形成跨时空呼应。当代语料库数据显示,该词在社会科学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二十世纪提升37%,反映出现代社会对结构性不公议题的关注度提升。
“愤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èn mèn,主要用于表达内心因不满或压抑而产生的情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语 | 侧重情感 | 例句 |
---|---|---|
愤懑 | 抑郁、压抑的不平 | “郁积的愤懑难以排解。” |
愤怒 | 直接、外显的生气 | “他愤怒地拍案而起。” |
怨恨 | 长期积累的仇视 | “心中充满对背叛者的怨恨。” |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蔡邕传》《颜氏家训》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